关于吉安市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刘宗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和把握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推动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强卫书记在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上指出,新常态下要把“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作为落实“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具体举措。近年来,吉安与全省一样,面临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双重挑战,特别是在全省推进“做强昌九、振兴赣南、提升两翼”发展战略中,地处赣中的吉安有被边缘化甚至中部“塌陷”的危险。
面对新常态,我们认为不是不可作为,而是要更加奋发有为。根据新常态要求和吉安实际,建议吉安走一条区域引领、动力切换、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发展新路径,既涵盖经济社会、民生保障、生态文明、深化改革等诸多领域,又契合新常态要求和时代发展方向,必将进一步推进全省全市“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战略纵深发展。为此,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
推进四化升级同步发展
其一,推进工业升级,打造集约集优的工业强市。按照“项目集约—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路径,推行“吉安制造2025”计划,重点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和绿色食品产业,改造提升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扶持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形成吉安主导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三足鼎立”、集群发展的态势,打造吉安版工业4.0。启动“百亿企业培育计划”,支持重点企业产品升级、管理创新,力争每年新增规模企业100户以上。狠抓园区提质,力争到2017年,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园区达6个以上,井开区跻身全省十强园区。其二,推进服务业升级,打造集约高效的消费旺市。以井冈山红色旅游为龙头,利用“互联网+”,建立完善吉安旅游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和吉安旅游目的地智慧营销平台。在提升传统商贸业基础上,出台吉安电商入市政策,鼓励建立电商产业园,探索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电商新业态,把吉安打造成为“市场强市”。其三,推进农业升级,打造绿色生态的农业大市。在巩固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眼于构建新型链式农业产业,持之以恒抓好井冈蜜柚、绿色蔬菜、高产油茶、珍贵楠木、竹木花卉、茶叶烟叶等六大富民产业,振兴发展泰和乌鸡、安福火腿、遂川板鸭和金桔、横江葡萄等传统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培育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其四,推进城镇化升级,打造“三位一体”的绿色城市。推进城镇建设机制创新,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平等参与项目投资与运营。彰显吉安红色文化,传承“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庐陵风格,将吉安建设成更加人性化、更富人文魅力的人文城市。加快规划建设中心城区外环线和城际绕城高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应急指挥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把吉安建设成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生态环境三位一体的绿色城市。
加快四项改革助力发展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深化简政放权,推进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两单一改”工作,继续拆除一批束缚发展的藩篱;持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好条件。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围绕土地使用、节能用水、污染物排放、人才支撑等关键要素,建立公正公开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排序机制、分类实施的资源要素价格倒逼机制、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机制、金融与人才要素的保障机制、便捷高效的要素交易和流动机制等“五大机制”,促使各种要素从原来错配、乱配、低效配中“吐”出来,流向优质企业和项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引进金融机构实现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转变;突破中小企业股权交易的制度障碍,积极探索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发展模式,打破区域分隔界限,拓宽中小型及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重点发展普惠金融,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与小微企业平等对接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精准可控的有效投资,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向“四大升级”重点项目,投向社保、养老、教育、卫生、环保等民生项目,投向“十二五”在建、续建项目,投向国家和省重点扶持的重大项目,促进投资较快增长和提质增效。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共同投资等方式,加强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作用。
强化四大创新助推发展
一是强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要求,建设创业平台,支持返乡创业园、青年创业孵化园、创业街发展,为项目落地提供载体支撑;设立创投基金,引导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资金投向,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培育创客文化,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释放创业带动的倍增效应。二是强化推进“互联网+”创新。抢抓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的重大机遇,搞好“互联网+”顶层设计,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实施“宽带吉安”战略,全面促进互联网与基础设施、城市发展、产业升级、服务民生的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互动、共生演进。三是强化推进科技创新。以园区为创新重点、以主导产业技改为创新方向,重点建设吉泰走廊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健全科研人员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机制,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合作、共建共享,变“吉安制造”为“吉安创造”,到2017年初步建成创新型吉安。四是强化推进对外开放。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海西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建设,抓住“央企入赣”、高铁时代等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加快建立政府、商会、企业等多层次的投资贸易合作关系;推动重点园区功能突破、资源整合和政策共享,推广“飞地产业园”发展模式,拓展共建“合作产业园”做法,重点做好对台招商,实现同外资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
优化四大环境保障发展优化政务环境。大力传承井冈山精神,激活红色基因,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体系,实现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打造务实创新、充满活力的队伍,让广大干部始终满怀激情、满怀信心、满怀斗志,心无旁骛做好本职工作。优化市场环境。借鉴浙江海宁实施承诺制、备案制、监管验收制做法,减少和规范前置审批事项,取消部门审批环节,试点“零审批”,努力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造适度宽松的就业环境,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鼓励创新创造,使各种新兴业态、新兴产业竞相发展。优化法治环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现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推进法治吉安建设,加大地方立法,强化舆论宣传,创新体制机制,重视道德建设,建立完善警示通报、领导问责、限期整改等硬性措施,促进和改善法治环境。优化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以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契机,深入推进“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生态宜居环境。 (作者系吉安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