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法院:法心民情“E”线牵
普法:微信“传递温情”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是属于孩子们的节日。可对小女孩思思来讲,如何走好今后的每一步,需要大家的共同关注。”6月1日,“吉州法院”公众号推出专题节目《妈妈再爱我一次》,数十张视频截图在集中反映执行干警不懈坚持的同时,小思思瘦弱、无助的背影也直接戳中了小伙伴的泪点,数百名粉丝相继进行围观,转发、评论、点赞数创新高。
近年来,该院注重讲好法治故事以情动人,在微信公众号推送节目时,往往注入一线干警的心得积淀,不断丰富对法治故事素材的认知与体验,“指尖上的普法”打造了亲民、活泼、便捷、畅通的专业法律传播平台,为该院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助力。“吉州法院”公众号多次入选江西政法类微信影响力排行(法院)前十名。
便民:网络“隔空对话”
去年年底,一名信访人在该院远程视频接待室,与最高法院接访人员进行了“网络对话”。这是最高法院远程视频接访平台开通后,在吉州区首次成功接访的案件。“脚板走访”与“网络对话”相结合,标志着该院加快法院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上迈上了新台阶。
事实上,远程视频接访只是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证人刘清远,请你就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实向法庭作如实陈述,做伪证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该院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庭审上,审判长拿出手机,打开微信视频后,让远在北京的证人“出现”在庭审上,证言公开接受质证。通过微信视频把证人“请”到庭审现场,在司法便民服务的新常态下,免去了证人奔波之苦,减少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还能缩短办案周期,可谓“一举数得”。
帮教:组建“雏鹰QQ群”
针对未成年人犯乐意在线上与法官交换真实思想,发泄心理压力的特点,该院法官组建未成年人被告人“雏鹰”QQ群,创新寓教于审、寓情于审的未成年人帮教机制。
通过建立重点关注未成年人档案,有针对性地采取线上干预,实现三个“最大化”。即借助QQ群延伸司法帮教形式,有效地提高司法资源利用率,实现帮教效果最大化。线上交流时,通过用乡音土话拉家常,自我剖析谈感受等方式,让他们意识到犯罪行为对社会、家人的伤害,实现悔罪认识最大化。利用亲情、友情帮教,联合律师、法律工作者、少年犯家属细致工作,在QQ群内发表帮教意见,法庭来信群内讨论,实现联动帮教效果最大化。
通过网络连线、点面交心、线上服务,有效减轻了未成年人的负罪感,经该院判处的缓刑少年犯无一重新犯罪,“折翼”少年收获自信后“扬帆起航”。
应用:尽量“横向到边”
当前,信息化建设和司法改革被视为司法事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为把互联网思维融入司法为民服务的每一个环节,该院突出执行指挥中心建设,采购并装备了车载或手持视频指挥平台,外出执行配备执法记录仪和GPS定位装置;注重“三大公开”平台更新维护,方便当事人通过身份证号码检索案件办理情况;完善《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实施办法》,由审监庭对所有裁判文书上网情况进行通报;通过全国法院执行案件管理系统等媒介发布6批失信被执行人629人;利用高清数学法庭设备,实现庭审证据展示、同步录音录像,为庭审大练兵提供技术保障;打造诉讼服务系统品牌,完善政务处理平台、OA办公系统、内网信息发布平台,引入电子签章;安装多媒体查询机,当事人接访室实现24小时高清视频监控…
在这里,横向到边的服务应用机制正在努力构造之中,而法情民意互联互通的叠加效应亦不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