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县:“缩了水”的挡土墙难挡土
吉水县105国道沿途,有不少移民新村,双村镇东锦村就是其中之一。这里本是一座小山,人工推平填土后,30余户村民从2013年6月开始陆续搬迁至此。然而,如今村前的挡土墙却让村民难以安心。由于墙体高度过低,周边泥土已出现严重滑坡现象,给村庄道路和稻田带来隐患。
挡土墙,是指支撑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由于地势原因,东锦村地势要比村前农田高出6米左右,为了不让泥土流入农田,也为了稳固村里的路基,一道防土墙矗立在村庄与农田之间。
根据当地村民反映,这道挡土墙原本规划高度为7米左右,比路面还要高出一截,但建成后却大打折扣。顺着村民指引,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墙体沿斜坡而建,长约数十米,高度从1米到3米不等,比村庄路面低了2米左右。
“这么低的挡土墙,怎么挡得住泥土?”村民王大爷说,这里泥土本就松软,加之连日大雨,斜坡已被冲刷出大大小小十几条水沟,最明显的一条宽约1米多。
“才几天大雨就出现泥土滑坡,时间一长,不仅泥沙会掩埋下面的农田,整个村庄的路基都有很大隐患。”王大爷说。
为了解原因,记者来到东锦村所在的双村镇政府。该镇纪委书记肖玉忠出示了一张防土墙设计图纸,上面的数据显示防土墙的设计高度为6米,除去墙基,墙体高度应为4.7米。
“村民说的7米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工程耗资太大。”紧接着,肖玉忠又说,东锦村防土墙的确与规划有出入,因为在设计之初,设计人员的“标准太高”,但工程开工后,实际经费却不足。
随后,记者提出希望了解防土墙工程的预算和实际花费情况,肖玉忠表示,预算总价自己并不清楚,只知道单价为每立方米310元,最后的花费为30多万元。“再搞大的工程弥补已经不可能了,但镇里提出为村民购买草籽,等草长起来就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离开双村镇,记者又来到吉水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对于工程花费,办公室副主任刘盛忠表示,县里已将每一笔资金都按标准下拨给了各乡镇,“具体使用情况我们并不干涉,但有专门的监理人员进行监督”。
王仁道是此次东锦村防土墙工程的监理,他却记得,工程实际结算费用是19万元。当记者提出镇里给出的数据是30万元时,王仁道顿了顿说:“那也许包括村前公路的建设费用。”
对于如何解决目前的泥土滑坡问题,王仁道在看到记者拍摄的现场画面后,眉头皱了皱说:“这种情况有点厉害,一定要赶紧处理,否则会有更大隐患。”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