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高效课堂”告别“填鸭式”教学模式
如今,在吉水一些学校,你会发现: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激情讲课的是一些脸庞稚嫩的学生,而老师往往只是在课堂最后阶段释疑解惑。
貌似波澜不惊的基础教育,正在吉水悄然发生变革。吉水“高效课堂”正小心翼翼地实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平衡和双赢。
将课堂交还给学生
11月21日,吉水三中初三(16)班的课堂上,学生们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讲台上,4名同学正在用4种方法对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讲解其中的详细步骤。讲台下,同学们提出质疑,上台阐述理由。课堂气氛紧张有序,时间都掌握在学生手中。在这堂课中,该班数学老师许小平大部分时间都在旁观,同学们讲解完毕后,许小平仅用15分钟总结并布置好课后任务,结束了45分钟的课程。
“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是许小平对这种被称作“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的理解。对于许小平来说,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开始放弃“满堂灌”,始于吉水县“高效课堂”教改的推广。
数年前,陕西太谷的高效课堂模式引起了吉水县教育局局长李文俊的关注。不久,一场“高效课堂”的实验在吉水悄然试点。
2012年9月,吉水三中七年级的3个班开始进行课堂改革。老师讲解主要在预习评价、课程导入、学习目标解读、总结上,学生的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质疑、训练占了大多数时间。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而老师“退居二线”。
在许小平看来,以往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而“高效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将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体。“高效课堂”功夫在课外,教师看似讲得很少,但在学生为主体,充满探究气氛的课堂中,教师必须充实提高自己,才能在开放性很强的课堂不被“架空”。
实行之初,社会异议颇多。吉水三中校长陈虹兰说,当时社会上就有传言说老师是在为自己减负,更有人说学校在拿学生当试验品。
为打消家长疑虑,吉水三中召开了家长会。家长会由学生自己组织,亲身讲述学习感受。家长的疑虑才得以消除。
2013年9月,“高效课堂”在整个吉水县的5年级至9年级全面推广,推广依旧艰难并伴随争议。一些老教师习惯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接受“高效课堂”。乌江中学校长周小东说,不少教师甚至私下重新按照传统的“一言堂”上课。
李文俊坦承,“高效课堂”改革历经曲折,但毕竟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教育部门迎难而上没有放弃。
为此,吉水三中、乌江中学多次把家长请到课堂,让家长直接参与、感受“高效课堂”。现在,各方总算慢慢接受“高效课堂”。
孩子变得更大胆开朗
“以前许多人不认真听课,也不爱发言,现在爱发言,听课也更认真了。”吉水三中七年级学生戴欣怡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以前是整堂课老师在讲,只有成绩好的学生被提问。现在经常是学生在讲,每个人都会被提问,都有机会发言,每个人更加平等了。”
戴欣怡介绍,班内学生每组6人,分成六七个小组,组内各科目都有小组长,遇到难题,组内同学给大家讲解。而在课堂展示环节,各个组会对学习过程、成果和习题解答过程进行展示和讲解,同时接受全班的质询和提问。仅仅是这个学期,戴欣怡就上台讲课3次。戴欣怡的父亲戴小东表示,孩子今年刚上七年级便接触到了“高效课堂”,大半个学期以来,他明显感觉到原本羞涩内向的孩子更加大胆开朗了,而且更加具有团队精神。
“以前的‘差生’觉得课堂跟自己无关,现在经常要上台讲述展示,大家会鼓掌、点评,‘差生’受到关注、激励,在不断进步,展示特长,我觉得没有‘差生’了。”许小平表示。
今年中考,吉水三中2012年率先实行“高效课堂”的3个班优生远远多于其他班,而社会上也对“高效课堂”有了普遍认同。最让家长感到明显不一样的是,孩子走出去更加落落大方、阳光向上。“高效课堂”实现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平衡和双赢。
李文俊表示,“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与提升。
江西师大教育学院专家表示,单纯追求教学质量,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这是忽视育人本质的做法。“高效课堂”呼唤人性回归,注重学生素质发展与质量提升并驾齐驱。学校必须培养孩子合作意识、阳光心态、健康体魄,更兼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杜金存)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