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不吸烟,事关控烟大局
世界无烟日之际,国内某著名青年群体社交网站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表示自己从未吸过烟的90后占64.5%;仅吸过一次的占18.3%;吸过一次以上且仍在吸的占16.2%。而在2014年,中国疾控中心认可的我国15岁以上烟民有3.56亿,占总人口的1/4。也就是说,如果上述对90后的调查具有普遍意义,我国的控烟形势在未来可能得到极大改善。
实际情况极有可能不像调查结果那么乐观,因为上述网站的用户主要是大学生和刚工作的白领,受调查者综合素质较高,对吸烟造成的各种危害了解较为全面。这一部分90后吸烟比例低,并不代表所有的90后吸烟比例低。而且,如果受调查者主要还在校园里,受学校里较严格的控烟措施的限制与保护,不能保证他们走上社会后不会成为新烟民。
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吸烟者不是90后的主流,认同吸烟、以吸烟为荣不是90后的主流价值观。而且,不光不认同,至少对接受调查的这部分90后来说,他们还会主动营造控烟环境,视吸烟为一种不良行为。调查结果中就有这么一项:“当身旁有人吸烟时,35.6%的90后称自己不仅反感,还会进行劝阻。”
让90后乃至未来的“00后”、“10后”反对吸烟,关系到控烟大局的未来。从上述调查结果出发,需要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如何让这些还没怎么深入接触社会的青年人,在走上社会后依旧“不忘初心”,坚持不吸烟并劝导身边人不吸烟。第二,吸烟与否会不会是阶层分化的具体表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吸烟少,那么城市务工青年、农村青年等群体中是不是仍盛行吸烟。
对第一个问题,不光要看允许吸烟的场合是否减少,更要看“容忍不吸烟”的环境是否增多。刚步入社会的90后,因话语权小,被动吸烟的概率很大。无论是上司、同事、朋友以社交为名,还是与合作伙伴打交道时因工作之名,都可能让他们被强行改变。在各地“最严控烟令”实施的大背景下,对90后来说,底线是对别人递来的烟说“不”的自由。
允许90后在吸烟问题上说“不”,上司、年长同事等话语权更大的人,不妨展现出雅量来。在不禁止吸烟的场合,烟民吸不吸烟,或许是他们的人身自由,但不劝导、不强迫不吸烟的人吸烟,这应该成为一条道德底线。假以时日,当这些90后掌握了更大的社会话语权,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强势地位,相信不吸烟的他们能给年轻一代创造更好的控烟氛围。
担忧吸烟成为阶层分化的表现,并非杞人忧天。2010年,中国烟草总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村吸烟人数两倍于城市;广州市控制吸烟协会的调查则表明,男性文盲的吸烟率为67.83%,大学文化程度的吸烟率为44.47%,女性吸烟率也以文盲、半文盲、中老年为最。这些年,伴随着“拼爹”等热词的走红,不少90后感慨阶层板结、阶层分化也会投射到吸烟与否上。
减少因阶层分化造成的吸烟人群的结构性差异,缩小底层人群与上层人群、精英群体的吸烟率差距,根本措施是拓宽底层上升的通道,缓解底层人群的生存压力。提高烟草税率和价格,对购买力较低的人群能发挥直接的控烟效果。对年轻的90后奋斗者来说,要让他们相信改变的“可能性”,不辜负他们向上、向前的拼劲儿。不吸烟属于良好的社会风范,需要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认同。
我们都希望“90后不吸烟”成为普遍意义的事实。为此,需要做出努力的不光是90后,还有影响90后的每一个人。只要不吸烟成为青年人越来越主流的选择,吸烟就会是越来越小众、越来越不被认同的行为,控烟运动就能取得最长足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