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东风唤不回——修水80后大学生夫妻乐当猪倌

26.04.2015  19:37

 朱修林 江西日报记者 练 炼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一群群黑白相间的花猪出没在绿草丛中。中午时分,随着主人敲响的阵阵铃声,所有花猪从不同方向奔跑到猪舍,享受主人投放的美食……这场景不在别处,就在修水县港口镇港口村“幕村家庭农场”。拥有这片农场的是一对大学生夫妻,男的叫卢丹,1986年出生,港口镇港口村人;女的叫邹玲丽,1984年出生,安徽省安庆市人,两人同毕业于重庆一所职业学院。

  走进田野 瞄准生态养猪

  4月22日下午,记者慕名来到幕村家庭农场采访,正赶上该县有关部门给农场送来两份证书,一份是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食品证书;一份是省农业厅颁发的无污染产地认证书。接过证书,卢丹、邹玲丽激动不已。他们说:“三年多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证书是对‘幕村花猪’品牌最好的肯定。”

  2007年7月,卢丹和邹玲丽大学毕业,不久,两人喜结良缘。第一次到港口村,清清的河水,碧绿的山峦,良好的生态让邹玲丽流连忘返。婚后,他们原本打算利用家乡良好的自然生态发展无公害蔬菜,但种植蔬菜需要农家肥,而猪粪是最好的肥料。第一次,卢丹到外地去购买1万元50多头生猪,原本是拿来饲养的,没想到转手就挣到1万元,夫妻俩喜出望外,他们想,贩卖生猪如此挣钱,要是拿回家养后出售,岂不更挣钱?

  说干就干,2007年底,夫妻俩东挪西借,投资5万元,建成猪舍200余平方米,饲养生猪60头,5个月后全部出栏,但没有挣到一分钱。“虽然如此,但我们学到了养猪技术。”邹玲丽说,那个时候,他们网上看、书店查,没日没夜学养猪技术。2008年,他们从安徽购进20头瘦肉型母猪,平均每头产仔13头,9个月后全部出栏,当时正赶上生猪市场行情好,不到一年时间,获纯利100余万元。尝到甜头的夫妻俩决定大干一场。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先后投资近200万元,建成猪舍4000余平方米,年饲养生猪近2000头。

  潜心钻研 进行绿色养殖

  然而,任何事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生猪市场行情的一路下滑,卢丹养猪举步维艰。几番冥思苦想,他们决定利用家乡良好的自然条件,走生态发展之路。卢丹从太湖、通城等地引进“两头乌”生猪品种与当地的杭猪进行杂交,培养出有地方特色的“幕村黑花猪”。

  为了解“幕村黑花猪”习性以及生长能力,卢丹将猪免费送给农户饲养,只要农户宰杀后送给自己一点猪肉,尝尝口感、味道,以便更好地改良品种。为了培育“幕村黑花猪”,他们几乎不出门,整天“泡”在猪圈。为了帮助女儿、女婿,远在安徽的岳父、岳母赶来帮忙,一干就是3年。

  全力推广 致力做大做强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卢丹终于成功了。今年4月1日,他们夫妻精心培育的“幕村黑花猪”成功上市,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吃上“幕村黑花猪”,他们在县城北城的街背路、南城的宁红大市场和联盛购物广场开设3家专卖店,每天宰杀3至5头花猪出售,因“幕村黑花猪”绿色无公害,且肉质肥美,口感爽滑,深受消费者喜爱。

  谈及下一步打算,卢丹说:“发展永无止境,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不断创新,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我打算通过3到5年时间的努力,将自己的‘幕村黑花猪’推向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将企业做大做强。”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