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其君:防行人坠井先加装防护网
掀开沙井盖,还有一层承重力达600斤的网绳,防止因沙井盖丢失而导致行人跌落。5月22日,禅城石湾镇街道水利所为辖区水浸黑点的沙井加装防护网。(5月23日《佛山日报》)
读罢此则新闻,让我瞬间联想到了另外一则新闻:21日晚7时许,在西安市航天基地一小区附近,一名两岁多的男童乐乐不慎坠入约40米深的枯井,井口直径仅30~40厘米,这使得救援非常困难。经过救援人员近20小时的努力,22日下午2时许,乐乐被成功救出。医生表示,目前乐乐生命体征平稳,“但还不能说已脱离生命危险。”
问题井盖真不少,安全隐患还挺多,原因有:一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二是部分责任单位的破损井盖整改较慢,未能按要求在24小时内修复;三是井盖设施的标识、整改没有统一标准,一旦缺失不易辨别责任单位和采取整改措施;四是一些井盖设施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成为“无主”井盖。而其背后反映的则是市政设施规划管护机制滞后、问责不到位等问题。
众所周知,目前城市道路上井盖种类众多,并分属于通信、供水、排(污)水、燃气、供电、有线电视、供热、监控设施等行业、权属单位及众多使用单位。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在一些地方,井盖损坏后没有得到及时维修,就容易存在安全漏洞。
南方梅雨将至,夏季汛期不远,切莫让行人“步步惊心”,更不要让有关“坠深井”的新闻再现。
雨果说“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井盖何尝不是城市的名片?如果连最基本的“走得安心”都无法保障,请问,谁还会因为那些高楼大厦而感到美好?事涉公众生命安全,关乎民生福祉,岂能熟视无睹无所用心?从这个意义来说,相比于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匍匐于马路上的小小井盖落实好“少丢快补”,更能体现城市管理水平;相比于气势磅礴的开发园区,管理好看不见的下水管道也不失为执政为民的好注脚。
笔者认为,要有效预防和改变行人坠井现象,一方面要从硬件需提升方面入手,增强井盖、下水道等设施的抗风险能力,在规划设计中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对市民爱得深一点——先加装防护网,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统一的管护机制和问责机制,从长期看还需对市政设施加强统筹规划管理。另一方面,软件更需重视建立统一的管护机制和完善的问责机制。唯如此,我们的行走安全才能得到充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