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系列报道④
在今年全国两会前不久,某知名品牌咨询机构公布了“2015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排行榜。其中,中国品牌只有华为和联想入围,分居第88位和第100位。“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近20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是品牌发展却相对滞后。”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利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海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良拿着这份排行榜的材料告诉记者,“因此,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强‘中国制造’的品牌建设。”
近年来,我国已发展成为品牌大国,但要发展为品牌强国,还需要我国企业更多地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中要效益、谋转型。与王志良的建言献策相似,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把关注的目光聚焦于“品牌经济”的概念之上。
制造到“智造” 品牌树形象
全国政协委员陈清华一直关注着农业的品牌建设。“当前,我国要加快农业及其品牌标准化体系建设,认真谋划农业品牌的顶层设计,加快推动农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其次,要鼓励支持地方政府对主要农业品牌进行整合。”陈清华说。
“作为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群体,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然而中小企业却存在着品牌多而不优,品牌产品的知名度和含金量明显偏低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这样的议题。“要加大对民族品牌的保护和和支持,研究制订切合我国实际的品牌战略规划,推动企业创建品牌。”高德康说。
实际上,纵观近年来在各类品牌榜中排名靠前的品牌强企,无不是在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方面表现抢眼的专利强企。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葛俊杰深以为然。“正如我们通过苹果公司、可口可乐了解美国,通过宝马、奔驰了解德国,未来我国要从贸易大国转化为贸易强国,需要有一批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支撑。”葛俊杰结合自身所处的食品产业举例说,随着全球食品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应该转为把中国品牌做好,制定中国标准、中国质量,让全世界来满足中国的消费需求,实现“中国品牌全球制造”。
而在王志良看来,目前,我国亟待从国家层面建立“中国制造”品牌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中国制造”品牌建设制度体系,把“中国制造”品牌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他还建议我国应强化政府主导,把推进实施“中国制造”品牌纳入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并推进“中国制造”人才队伍建设。
保护强有力 发展筑根基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泉州市,拥有19.8万件有效注册商标,其中144件被认定为驰名商标,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近年来,泉州不遗余力地推进品牌建设,然而侵权假冒行为仍然屡禁不止,对泉州品牌事业造成极大危害。
作为工作生活在泉州的亲历者,在全国人大代表、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仲川看来,品牌建设的必由之路就是打假。“在我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中,要加强保护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通过签署打假合作备忘录、加强信息共享、加大职能部门协调、开展区域执法联动、组织开展全国性集群战役等多种形式,有效打击跨界侵权假冒行为。”戴仲川说。
“一个品牌的创新产品出来后,山寨者蜂拥而至,创新者无可奈何。”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汕尾商会会长卢绍杰在工作中接触了大量创新者备受侵权仿冒困扰的案例。卢绍杰认为,知识产权保护不足问题对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卢绍杰在今年全国两会提交的提案中专门提出,推进供给侧改革要补上品牌短板,以品牌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要以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为重点,狠抓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打击侵权行为,树立行政执法的权威,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加强应用与整合。”卢绍杰说。
就像代表委员所言,当前,我国国内生产能力过剩,中国企业要长期拓展国外市场,必须树立自己的国际品牌。当前,中国企业注定要以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打造知识产权竞争实力获得市场话语权,才能真正树立在国际竞争中有影响力的中国品牌。(知识产权报 记者 王宇 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