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研究员谈中拉合作:进入全方位交互时代
中拉合作:站在新起点,开创新空间
巴西、智利、秘鲁、和哥伦比亚四国中,巴西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2014年中国与哥伦比亚的双边贸易发展最快。2013年我国对巴西投资相对较多,为3.1亿元,在拉美地区仅次于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
2015年年初,中国—拉共体论坛揭开帷幕,部长级会议的召开宣告中拉合作翻开新的一页。应该说,长期以来中国与拉美开展经贸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冲到了第一线。但缺乏足够的政府间机制保障,加之因为社会环境、语言和文化差异而存在的巨大壁垒,扣除离岸金融中心,拉美地区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相对较弱的区域。
5月下旬,李克强总理赴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四国的访问,再次向世界表达了中国加强与拉美发展经贸关系的愿望,有望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促进双边政府在合作中发挥更为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增强企业信心,为中拉合作开创新的发展空间。
稳步发展:
中国与拉美四国合作基础扎实
中国与拉美四国不仅具有较强的资源、产业和市场的互补关系,而且发展阶段相近,在贸易、投资和工程等各领域有着较为扎实的合作基础。
四国是中国在拉美重要的贸易伙伴。2014年,巴西、智利、秘鲁和哥伦比亚分别为中国在拉美的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位进口来源国,从四国的进口额合计为888.3亿美元,占到中国从拉美地区进口总额的70.9%,比2012年的68.3%和2013年的69.2%有所提升。从出口来看,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和秘鲁分别为中国在拉美的第一、第三、第五和第七大目的地国,对四国的出口额合计为620.9亿美元,占中国对拉美国家出口总额的50.6%,在2012年的47.0%和2013年的51.0%之间。
4个国家中,巴西是最大的贸易伙伴,而2014年中国与哥伦比亚的双边贸易发展最快,中国从哥伦比亚的进口和对其出口分别同比增长了100.9%和17.8%,中国与其他三国的进出口多呈现负增长(中国从智利进口微增1.6%除外)。中国对四国的矿产品和农产品,以及提供的电子机械和普通机械在双边贸易中占比较大,既是各自贸易优势的体现,又反映了双方经济的相互依赖。
与贸易相比,四国在中国企业对拉美投资中的地位相对较低。按照已经发布的最新数据,2013年,中国企业对四国的直接投资合计4.6亿美元,占当年对拉美投资总量的3.2%,占扣除开曼和维尔京两个离岸中心后对拉美投资总量的24.2%。其中,中国企业对巴西的投资相对较多,为3.1亿美元,是中国对拉美投资的第三大目的地,仅次于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截至2013年末,中国企业在四国的投资存量合计31.5亿美元,占扣除离岸金融市场后中国对拉美投资总量的31.9%。巴西是中国对拉美投资存量第二大目的地,17.3亿美元的投资存量仅次于委内瑞拉。
相比而言,四国在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市场中的比重相对不高。2014年,中国企业在拉美四国的工程承包业务完成营业额和当年新签合同额分别为23.4亿美元和19.7亿美元,分别占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总量的17.8%和11.9%。其中,巴西最重要,是2014年中国在拉美完成营业额的第三大国,排在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之后。
空间广阔:
中拉合作进入全方位交互时代
2015年,全球经济依然处于深度再平衡时期,美国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异步,发展中国家因出口受阻面临更大挑战。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在技术创新高速发展的今天,机遇不容忽视,在贸易、投资和工程等领域广泛分布。
第一,中国与四国的双边经贸合作的全球占比较小,2014年在中国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中的占比分别为4.5%和2.6%,提升的空间很大。事实上,受文化差异和地理距离遥远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与拉美双边贸易长期以来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企业在中拉双边贸易中获得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较少,双边需求满足水平较低。
第二,中国对四国贸易逆差较大。整体上,尽管中国与拉美的贸易保持逆差,但不平衡程度不高。2014年中国的逆差为25.5亿美元,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为-1.0%。与之相比,中国与拉美四国的贸易不平衡度较大,2014年的逆差额达到267.4亿美元,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达到-17.7%。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发生波动的阶段,继续保持或扩大从拉美国家进口商品,既可以更好满足拉美国家需要,又得以降低中国进口成本,增强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适应“新常态”。
第三,拉美国家积极吸引外资,为外资的发展创造了诸多条件。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可以选择拉美地区,发挥自身资金、技术优势,与当地的资源、人才优势相结合,释放市场活力,降低中拉双方的经济下行压力。除了传统制造业领域以外,中国企业在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新业态上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有望加强合作。
第四,拉美地区基础设施空间巨大。巴西即将举办的奥运会在比赛场馆建造、服务支持保障设施等方面需求旺盛,也会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升级原本因为城市化而产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具备较强的实力,也可以通过在拉美的合作获得更为丰富的经验,以处理复杂的环保、绿色、节能等需求。
开拓创新:
加强合作需中拉双方共同努力
有效把握机遇,实现全方位的合作,需要中拉双方从政府到协会、企业等各层面加大协同配合的力度,也需要积极探索更多的创新模式。
完善双边经贸合作机制。 信息的有效沟通是加强合作、避免误解的重要基础,可以为双边经贸合作中政策的协调和应对提供沟通的平台。对中国与智利、秘鲁等已经签署的自贸区,需要进行评估分析,找出恰当的做法并有效推广;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也需要更准确加以把握,并通过双方机制性磋商予以调整和改进。对于传统上不愿签署自贸区的重要拉美经贸合作伙伴,也需要在政府层面增进沟通,减少贸易摩擦,保护投资者利益。
用好金砖等区域性机制。 尽管全球各种诸边、区域性组织数量众多,还是需要把握关键和重要的机制。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为五国提供了重要的经贸合作平台,而在此框架下成立的新发展银行,也为加强区域内政策协同、为相关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创造更好条件。政府除了作为出资人,还应该在发展蓝图设计、基础环境改造政策性投入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先导作用。
有效协同加强互联互通。 拉美国家间互联互通以及国内重要经济中心间的交通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能够通过包括泛美铁路在内的项目加以推进,可以增强拉美国家对中国的出口能力,也更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互联互通内涵广泛,在电力、通讯等领域的发展也有利于发挥中国企业的优势,并能够更好支撑拉美各国的发展需求。
大力促进标准规范互认。 受历史沿革、法律体系和文化传统等差异的影响,拉美国家的标准规范与全球其他区域差别较大,中国企业在开展经贸合作过程中往往困难较大,减少了合作的意愿。加大商品检验检疫、重要生活消费品质量和能耗标准、会计标准、环保标准等标准与规范的协同对接将大幅改进中拉双边合作的软环境,并且可能为双边合作开创新的、更大的空间。作者 周密,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