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品粮基地县:内蒙古开鲁现新“地主”
中新网通辽12月20日电 题:中国商品粮基地县:内蒙古开鲁现新“地主”
记者:李爱平
身穿黑色夹克的刘宝山,操着一口浓重的内蒙古东部方言,意气风发的说,靠种地自己挣了20多万。这是自己以前一直没想到的事情。
这位生活在中国商品粮基地县内蒙古开鲁义和塔拉镇核心村的农民,20日说起自己的致富“故事”时,将当地进行的“土地整治”提置到重要层面。
一切需要从2004年开始说起。
2004年刘宝山看到当地有500亩闲置的撂荒地无人耕种,颇有商业头脑的他决意用承包的形式将这约500亩的土地归拢至自己名下。
“每亩8元,没花多少钱就将这些地承包下来。”刘宝山说,从2004年至2012年这些地并未能发挥出任何“收益”。
真正令他尝到甜头的则是2013年。从去年至今,他“惊异”的发现,由当地政府会同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的领导竟然请施工单位在自己承包的这500亩地里,连续打了三眼机井。
让他感动的是,打这三眼井自己没花一分钱。后来他才听别人说,这笔费用已由内蒙古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所投资的内蒙古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买了单”
“这是个机会,必须抓住。”刘宝山和妻子决定在这500亩的承包地上“投资”。两口子在这块土地上全部种了玉米,为了能够更有效的利用好这三眼井,他还自己掏了6万元购置了农业设施——滴灌。
有了滴灌的刘宝山,如虎添翼。“以前靠柴油发电浇水,500亩地需要10个人,现在好了2个人就够了。”刘宝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住劲的说起这三眼机井的“优势”。
事实上,真正令刘宝山激动无比的则是,这500亩的承包地在近期通过出售所种植的玉米,除去一切开销,自己竟然能有20余万元的盈余。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内蒙古开鲁义和塔拉镇刘宝山因通过种500亩土地受益“匪浅”后,俨然成了当地响当当人物。
“能不能给自己的这一身份定个位。”刘宝山和记者交谈中共同达成“新地主”的概念。
对于自己之所以能成“地主”刘宝山认为“土地整治”功不可没。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国土资源局发布的消息显示,从2011年内蒙古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在该县义和塔拉镇开始启动以来,2012年各施工单位于2012年11月17日陆续开工,截止2013年6月10日工程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并于2013年12月13日正式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的验收。
类似刘宝山通过“土地整治”项目而受益的大户“地主”在当地并非少数。20日记者赶赴该村采访时看到,在这个略显偏僻的村庄,当地多数“新地主”都已“拥有”了小轿车,寒冬下他们的身上并没有裹厚厚的棉衣,而代之以“裘皮”大衣,轻盈的钻进钻出轿车,精神面貌无比爽朗。
刘宝山对此说,搁10年前甚至五年前这一切都是不敢设想的。说毕,他满意的抽出一支烟,开始自顾自的陶醉着。(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