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湖岛举新涛
棠荫大道
棠荫岛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棠荫岛过劲坝综合码头
一座湖岛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从中可以看出时代光华。
棠荫岛位于鄱阳湖中心地带,这里四面环水,属都昌县周溪镇管辖,面积0.8平方公里,岛上700多居民主要靠打鱼为生。棠荫岛水域又为南昌、上饶、九江三市地界交会处,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中,就有三大水系在这里汇集而下。
2011年,江西省水利厅总投资1.6亿元的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第一期工程在此开工。伴随着该项目的实施,省水利厅对湖岛的帮扶迎面而来。
虽说湖岛千年,但生存条件的不相协调长期影响着岛民的生活质量。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项目建设部首任负责人金叶文通过走访调研、开岛民会、征询民意,明确岛民所求所需的帮扶重点,随之向省水利厅列报帮扶计划。
长期以来,棠荫岛居民饮用水都是鄱阳湖的原生水,而这样的水受制于四季湖水的涨落,水质极不稳定。由于缺少过滤净化措施,岛民直接饮用,导致患胆肾结石、血吸虫病的人数众多。集三病于一身的段和根说:“冬春季水浅,湖水浑浊,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水洗澡洗衣服,甚至煮饭吃。”
盼望饮上符合卫生标准的安全水,成为岛民的头号大事。省水利厅决定从改变岛民的饮用水入手,打响帮扶第一仗。项目工程部在湖洲埋设3公里提水管,将吸水口伸到主港区,岸上1公里管网连接新旧两村的每户渔家。在提水与供水的中间环节, 则采用科技手段,以保证水的卫生与安全。今年7月,当家里第一次用上自来水时,段和根兴奋地在家门前点燃鞭炮来庆贺这件美事的降临。
棠荫岛有300多条渔船,由于没有一个码头,渔船停泊异常困难。这同样苦了岛上渔民。枯水期,渔民要把船停在3公里外的主港,从渔船到家里,他们徒步往返。帮扶期间,省水利厅项目工程部在岛滩开挖500米河道,使之与主航道相联通,码头一端则是水泥护坡而上。棠荫岛码头的建成,不仅结束了渔船停无定所的局面,还为渔民出行提供了便利。由于货运可直抵岛村,省时省工省力,许多渔民借此已在谋求新的生财之道。
一条堤坝连接南岛与北岛,它是岛上主更通道。以前,该坝坡度低,坝面不足2米,坝体多处坍塌,大有洪水一来坝倾村淹的危机。也是省水利厅对其进行了加高加宽加固的改造,这条坝才达到了700米长、20米宽,路面硬化、路肩绿化,附设景观灯等物件,该坝已然成了宽敞亮丽的棠荫大道。
四年来,省水利厅对口支援帮扶都昌县棠荫岛好戏连台,从棠荫村办公楼建设到岛上的小农水农田改造及排灌项目,从文化广场建设到渔村清洁工程,无一不渗透着水利人的一腔深情。从棠荫岛到南昌,坐中速快艇要两小时,到都昌县城也需一个半小时,帮建项目的一钉一铆都得从水上运输。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项目工程部的负责人换了三任,他们视帮扶为已住,克服自然环境带来的重重困难,一面建基地,一面帮建扶贫,一个个项目相继实施和完工。
棠荫岛面貌发生了喜人变化,旅游业的兴起,将会给这里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说起棠荫岛这几年来的变化,老渔民王换琪不无感慨地说:“以前太阳下了山,岛上一片漆黑,现在是灯火通明。岛上建得这么漂亮,天天有团队上岛来旅游观光呐!”
鄱阳湖水文生态监测研究基地一期工程分学术交流中心和蛇山岛监测中心,每一幢建筑都与岛上的自然风貌相融相和,互为映衬。
目前,随着该基地二期工程的开工,省水利厅对棠荫岛新一轮的精准扶贫也同时启航。
通联地址:都昌县电视台 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