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鹰城换新颜
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城市建设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城市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城市管理机制,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城市形象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13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今年4月28日,经过十年努力,我市摘得“江西省文明城市”殊荣。目前,我市正在掀起声势浩大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热潮,全力打造全省城乡最干净城市,提升城市魅力。
深化改革,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
我市积极打造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管理模式,建立实施了统一的指挥调度运行机制、“三级督查”机制、“周比月评”机制,开通了城管“12319”服务热线,构建城市管理的问题发现、交办、处置、反馈的“链条式”运行模式;编制了《城管执法蓝本》、《行政处罚业务指南》,量化了市容考评细则;落实属地管理,明晰市区两级及相关城市管理职能部门事权,形成了以市为核心、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社区为载体的小街小巷管理体系,实现了中心城区主次干道与小街小巷齐抓共进,有效地提升了整体效果。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深化环卫、园林管养体制改革,激发养护作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政府要生态、企业要效益、百姓得实惠的改革目标。转变职能,优化公共服务模式。出台了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办法,把政府直接组织提供的一部分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社会力量承担,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目前,长约2.7公里、占地23万平方米的滨江公园二期,聘请了专业绿化养护企业进行管理,实现建管分离、管养分开,使公园绿地养护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园内秩序显著改善。
创新机制,构建城市管理新模式
早在2013年,我市便启动“数字城管”建设,对涉及城市管理的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等城市部件、事件进行了全面分类,将城市管理网格与社会管理网格有机融合,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创建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健全联动机制,实行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实现无缝对接,构建大城管格局。完善违法违章建筑巡查防控机制,先后出台了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办法、农村住房建设管理问责规定以及违法违规建筑防控查处办法、工作实施细则等,建立了市、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三级巡查防控体系,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有力地遏止了我市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同时,在中心城区以路为界,科学划分网格单元,构建“网格责任领导挂点督查、业务分管领导行业负责”的双向领导机制和巡查督查机制,实现问题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督“五位一体”。克服户外广告审批和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将其设置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打造“一路一特色、一街一景”,提高户外广告设置品位。
精细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为规范市容秩序,我市坚持疏堵结合,在市区部分地段合理划定摊位群、夜市及季节性水果摊点,与摊主签订承诺书,强化管理考核,实行“驾照式”计分管理,一年内扣完12分的,则取消摊位摆放资格。出台城市广场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城市广场管理。店面装修推行“贴画式”围挡管理,利用新式装修围挡整洁美观、拆装方便、占地面积少、可循环利用等优点,减少沿街店面施工对市容的影响。为达到“路见本色”,制定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城区装饰装修垃圾、余土运输市场准入机制,实行公司化管理,从源头控制随意倾倒、抛洒、堆放建筑垃圾的行为。每周一轮次地对胜利路、环城路、林荫路、正大路、交通路、站江路、四海路等城区主次干道实施精细化“洗澡”作业,提高清扫保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此外,构建城市管理守护者微信平台,用于布置、交流、反馈工作,通过微信群,将工作任务快速发布,呈现出高效、联动、便捷的运作态势。
完善设施,提升城市管理品质
在环卫基础设施方面,自2011年以来,新建、改建了7座垃圾中转站,中心城区垃圾中转站已达9座,新建、改建后的垃圾中转站均采用先进的压缩设备,提升了城区生活垃圾转运效率;新建、改造了27座公厕,完善了公厕指示牌,现有公厕33座,全部面向市民免费开放;更换了5000余只垃圾桶、果壳箱。去年6月,启动鹰潭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项目建设,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400吨,计划今年9月份建成投入使用,与之配套的飞灰填埋场建设正有序推进。为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实行城区道路临时占道停车收费机制,优化停车资源,挖掘停车潜力;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第一期按新建30个站点、投放自行车600辆的规模正有序推进,倡导绿色出行,完善城区公共交通体系;完成了军民路新时鲜对面、五洲路逸夫小学西侧、五洲路五洲花苑二期、林荫东路109号等四处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泊位200余个。逐步形成以硬件配建停车场为主体、路段停车为辅助的静态交通格局。针对老城区部分区域小街小巷市政设施缺失老化、居住环境差的现状,2010年以来,我市对中心城区约8平方公里、涉及11个社区的小街小巷进行了综合改造,共改造道路120条,摊铺沥青路面6万余平方米;埋设下水管道3万米,修建窨井近9000座,维修、新建化粪池1500余座;安装路灯1100余盏,实现小街小巷路灯亮化全覆盖,直接受惠市民约3万户、8万余人。同时,对林荫东路24栋沿街建筑和配套设施进行了综合改造,改造涉及路段全长1100米,设置各类景观灯1500套,粉饰沿街立面面积3万平方米,建成了“千米都市景观路”。大力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先后实施了鹰潭公园、月牙湖公园、东湖公园、滨江公园、梅园公园改造项目,新建了白鹭公园、枫山植物园、滨江公园(二期)、信江公园、龙潭公园共11个公园、15个小游园,新增绿地面积130万平方米。截至2015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18%,绿化覆盖率达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05平米,一座“城在绿中、水在城中,绿在城中、人在园中”的现代山水园林城市初步显现。
(鹰潭日报 记者 黄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