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网评:器官捐献要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

01.04.2015  14:12

  我国公民身后捐献率仅为0.6/100万人口,是世界上器官捐献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每年我国约有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可是我国每年仅有1万人能够做移植手术,移植率约为0.67%,大多数人都在等待中失去了健康和生命。(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3月31日)     

  器官捐献,可以使其他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续,是一种博爱行为,可谓功德无量,但器官捐献在我国的推行仍然困难重重。作为坐拥13.4亿总人口的大国,仅有3.5万名器官捐献志愿者,而每年我国约有15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虽然器官移植手术的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每年仍有大量的患者因为没有器官源,在绝望的等待中死去。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手术费用较高,很多人支付不起而只能选择放弃生命。二是愿意捐献器官的人太少,导致器官供需结构失衡,这是造成器官移植手术生空有技术,没有材料的主因。而传统观念是器官捐献推进的最大软肋。江西省红十字会秘书长戴莹就曾表示,很多人不愿意捐赠遗体,90%的原因是因为传统观念的阻力,使捐献者自己及家人面对的社会压力大。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受中国的传统观念影响,身体包括遗体是不能轻易损坏的,死后更要“入土为安”。按照中国的丧葬习惯,去世的人要保持身体的完整性,摘取死者的器官,往往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多数人觉得,在死者去世之后,为其办好后事,就是对死者最大的安慰,捐献死者器官不仅会让自己内心过不去,也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舆论压力。

  受这些观念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捐献者同意,家属事后反悔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我国民众捐献器官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器官移植也遇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这也造成在我国殡葬传统中,大部分地区采取土葬的方式,直接让遗体深埋土泥土,火葬方式受到排斥。如今,我国极力推行殡葬改革,要求提高火葬的比例,旨在逐渐消除传统观念的阻力影响。这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器官捐献的可能性,作为一件功德无量的捐献行为,与其被泥土和火炉带走,不如留给活着的人予光明和健康。我们只有解开传统观念的枷锁,捐献器官的热情才会被调动起来,更多忍受病痛折磨、急需器官的病患才能得到救治。

  器官捐献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爱心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破除观念误区,走出封建迷信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做事做人,思想先行。器官捐献也是如此,也要普及思想才能付诸于行动。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放开思想、改变观念;有关部门机构也要多宣传,普及常识,营造积极气氛,消除民众对器官捐献的抵触心理。只有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器官捐献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是生命的延续,器官捐献方能越走越远。

  值得一提的是,清明节降至,媒体和相关单位积极联动组织活动,倡导爱心遗体捐赠,尤为可贵的,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自愿捐赠遗体,给世人一个积极感人的示范,90多岁的老人尚且能够转变观念,响应这项事业。那么看着患者的无助绝望的眼神,我们是不是也该干点什么呢?(胡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