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帮预谋给叶剑英算总帐 邓小平也挨批
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召开
1975年6月24日至7月16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各总部领导人,各大军区、各军种、各兵种、国防科委、军事科学院、军政大学等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各一位领导人,共计76人。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国际国内形势,部署军队全面整顿。
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了判断。会议认为,战争不可避免,帝国主义是战争策源地的状况没有改变。但是,战争在三五年内打不起来,有可能推迟。要争取可能的时间,搞好工作,准备打仗。上述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前“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军事战略方针,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集中精力加强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国防建设只有随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才能相应地发展,因此首先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共同发展。
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客观分析了军队的状况。会议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传统是好的,是英勇善战的。但是,由于林彪一伙的破坏,军队建设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字:肿、散、骄、奢、惰。所谓“肿”,就是军队规模过大,严重超编,尤其是干部超编多。所谓“散”,就是军队有派性,组织纪律性差,政治纪律也差。所谓“骄”,就是军队投入“支左”后,大权在握,滋长了骄气,有的甚至是骄横。所谓“奢”,是指军队闹享受,闹待遇。所谓“惰”,就是军队有些高级干部革命意志衰退,追求个人利益,不保持革命晚节。有的干部小病大养,无病呻吟,官僚主义,工作不努力,不踏实。惰性不只是个人存在,有些机关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讨论了精简整编和安排超编干部问题,这是会议重点讨论的两项议题。精简整编,包括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会议认为,中国兵源充足,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既有必要,又有可能。压缩定额,可以给国家的工农业建设增加力量,有利于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平时,应该把民兵建设搞好,储备好干部,储备好兵员,储备好装备,作好战时动员扩编计划。一旦战争打起来,就可以就地抽调干部,就地征集兵员,就地解决装备,迅速扩编成正规部队。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强调,“编制就是法律”、“兵贵精不贵多”是今后的建军原则。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确定压缩军队定额和调整编制体制的原则是:精简机构,减少保障部队和普通兵员,保留政治工作骨干和技术骨干,有重点地加强特种兵部队建设。通过精简整编,把部队搞得比较精干,提高部队质量,提高作战能力。在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中,要想方设法安排好超编干部。
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确定了军队整顿的主要方面:调整领导班子,安排超编干部,调整编制体制,提高军事训练水平,整顿作风纪律,继续整顿国防工业。
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参加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1975年7月14日,邓小平在《军队整顿的任务》讲话中,从“我们军队的状况”、“军队要整顿”、“军委的工作”、“整编中的干部问题”、“高级干部的责任”等五个方面,指出这次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中心是部署军队整顿工作。
1975年7月15日,叶剑英作会议总结。他重点讲了军队精简整编和安排超编干部问题。他说,粉碎林彪集团以后,全军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其具体表现是:共产党的领导受到削弱,许多党委没有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政治思想工作软弱无力,管理教育不严,组织纪律差,事故多;有些单位派性严重,闹不团结,政策不落实,有些干部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作战思想不统一,战备工作、军事训练、民兵建设都存在一些问题。当前,首先解决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和安排超编干部这两个问题,然后再解决其他问题。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概括起来就是精简整编。通过精简整编,可以把部队搞得比较精干,进一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精简整编的编制确定后,要严格执行。编制表就是法规,不能自行修改。以后,增加单位、增加定额,要经中央军委批准,要保持编制的严肃性。在精简整编工作中,突出的问题是安排超编干部。一定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好,解决好思想问题。要调整和改组那些不合格的领导班子。对那些搞派性的,要限期改正。不改正的,要坚决调离。最后,叶剑英谈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问题。他说,学习理论要紧密联系部队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有效地解决军队内部存在的问题,把军队建设和工作搞好。
这次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遭到严重干扰破坏的情况下召开的。军队众多的高级干部聚集一堂研讨军队建设问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第一次。与会人员心情舒畅,很少顾虑,气氛很好。叶剑英、邓小平有时深入各小组听取意见,有时逐个找人谈话,打招呼,宣传军队整顿的必要性。邓小平在大会上的讲话、叶剑英的总结报告,深得人心。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确立的军队整顿原则、措施、步骤等重大问题,意义重大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