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秒钟就有一人“骨松性骨折” 四大节点严防
30岁孕妈就得补钙了
生一次孩子,骨量流失约10%;生的孩子越多,越容易骨质疏松。胎儿在母亲体内孕育的时候,会吸收母体的营养,包括钙离子等元素,形成胎儿自身的骨骼发育。过去很多妈妈不知道这一点,而且一生中怀孕多次,生育好几个孩子,营养跟不上,结果生一次孩子,骨量流失约10%,生的孩子越多,再不注意营养和钙的补充,骨量流失就会很严重,妈妈们就会过早患有骨质疏松。
有的女性在哺乳后出现牙齿松动、腰背酸痛、足跟痛等“月子病”,哺乳期缺钙也是原因之一。在哺乳期间,母亲每天都会把定量的钙通过乳汁喂养给宝宝,满足其营养需要。如果此时母亲钙摄入量不足,就会动用自己骨骼中贮存的钙,维持母乳中钙的浓度,进而导致妈妈缺钙,增加患上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刘忠厚教授提醒,妊娠、哺乳期的妈妈最好能每天饮用牛奶500毫升,多食蛋黄、鱼、肉、豆类、菜花、紫菜等食物,加强促进钙的吸收。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制剂。此外,在补钙期间要多晒太阳,户外适当运动,做产后保健操,促进周身骨骼骨密度恢复,增加骨硬度。
在自己的女儿准备怀孕时,刘老把这些理念都一一传授;如今远嫁德国的女儿已顺利生了两个可爱的小外孙。谈起外孙来,刘老的那份爱溢于言表,与外孙女的相处,更增添了很多快乐!
35岁以前的女性,40岁前的男性,骨量一定要达到高值,越高越好。女性一旦进入更年期,就踏上骨质疏松的路了。
50~60岁骨量丢失最快
刘忠厚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骨质疏松有两种,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在女性50岁左右绝经后出现,老年性骨质疏松则是女性62岁以后,男性72岁以后出现。
日本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女性40~50岁时,绝经前每年骨量只丢失0.3%~0.5%,十年丢失3%~5%,到50~60岁,绝经这十年,就会丢失20%~30%。进入老年以后每年的骨量丢失就减少了,一年丢失约1%左右,累积下来,到80岁时骨量就丢失一半。
这是因为,雌激素对女性骨骼起到很重要的保护作用。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明显下降,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尽管如此,但骨量流失很少有症状,自己很难发现。绝经后应该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如果骨密度偏低或者每年骨密度明显减少,要适当补充钙剂。
在绝经最初的3~5年内,要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每日摄取钙1200~1500mg。含钙的最佳食物来源就是牛奶。其次,海带、深绿色蔬菜、豆类、虾皮、芝麻、杏仁等含钙量也很高。除补钙外,还应注意,骨骼组成基础是骨基质,而骨基质的主要成分,其实是蛋白质、氨基酸以及一些矿物质,如果长期吃素,蛋白质摄入不足,也易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