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破四立”促进秀美乡村健康发展

12.06.2015  14:29

  ● 余东安 李良印

  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民生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东乡县政协走进田梗地头,深入了解当前和谐秀美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难题,认为需要以“四破四立”的过硬举措来促进秀美乡村健康发展。

  破农民主体之“配角”,立农民主体之“主角”。当前,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投资投劳意愿不强,过分依赖理事会,少数村庄存在“干部埋头干、群众旁边看”的现象。在拆旧的过程中,少数农民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的得失,不配合、不主动。有些建设点农民不当“主角”当“配角”、不当“演员”当“观众”,认为建设秀美乡村是政府的事,“等靠要”思想严重。为此,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阐明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采取现场观摩、典型引路等方式,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落实“三表二书”,规范农户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权利与责任。发挥村民理事会“领头雁”作用,制定乡规民约,调动农民自建家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破建设资金之“瓶颈”,立多渠道筹措之良策。秀美乡村建设所需资金投入总量多,配套资金缺口大,地方财政支持有限,政府补助标准难以满足所需,农民群众负担重,自身投入较少,资金筹措困难。特别是在自建村点方面,资金缺口表现尤为突出。自建村点每个村只安排16万元,与基础村点每个村安排30万元相差了14万元。建议拓宽资金来源,实现多龙头出水。其一,注重财政引领。加大省级资金投入力度,适当提高补助额度,并统筹安排交通主干道沿线村庄集中整治专项奖补资金。比如,省里在安排年度村点建设计划时,按照统一标准安排建设村点,并取消自建村点的做法。其二,激发部门活力。省直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结对帮促秀美乡村建设工作,全力为联系村提供物质和智力支持。其三,整合项目资源。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捆绑打包使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例如,把秀美乡村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结合起来,实行建设点优先安排危房改造;与当前农林水利建设结合起来,利用各种便利和优惠政策,进行植树造林、修路架桥、清理水渠,还建设点青山绿水;与“三下乡”活动相结合,在建设点配置阅览室、添置体育运动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所等。其四,发挥能人的带头作用。采取道路、桥梁命名,刻碑等方法激励在外经商、能人志士无偿捐赠,支持家乡建设。

  破空心村改造之“盲点”,立标准化农村社区管理之良方。由于大多数农村青壮年都南下北上打工,再加上村里生活学习条件较差,有些村民举家搬迁至县城,留在村里的几乎都是幼小儿童、大龄妇女以及高龄老人,甚至有些村成为“空心村”。全省应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动员“空心村”少数留守村民整体搬迁至城乡,实现标准化农村社区管理。

  破后续管理之“短板”,立建管并重之良药。不容忽视的是,试点村建设当年热火朝天,建成后管理乏力,甚至“一年新、两年旧、三年四年走老路”。要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农村面貌,建好试点村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必须做到建管并重。一方面,要在资金分配上进行利益驱动,“把钱花在刀刃上”,对管理维护好的村庄进行奖补、倾斜安排,不搞“大锅饭”、平均化。另一方面,出台各项管理办法。按照县财政拨一点、乡(镇)财政拿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办法筹措保洁员工资,确保队伍稳定,并尽快出台村保洁员管理考核办法。建立环境卫生巡查和评比制度,加强工作督查通报并严格奖惩,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门内达标”责任书,对乱倒垃圾、违反有关规定者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

  (作者余东安系东乡县政协副主席)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