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4585亿元
其中,高新区突破1500亿元,南昌经开区、小蓝经开区跻身千亿园区方阵
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我市以“再造千亿园区”为目标,紧紧围绕工业“三年强攻计划”,突出特色型、效益型、生态型和创新型园区建设,不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园区发展提速增效。2015年,全市园区发展捷报频传,三大国家级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南昌高新区突破1500亿元,继续稳居全省工业园区榜首,南昌经开区和小蓝经开区双双进入千亿园区方阵。去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585.05亿元,比上年增长7.6%,增速在全省设区市中排名第三,发展位次前移四位。
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2015年,我市工业园区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加大招商力度,走专业招商、服务招商和环境招商之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洪都大飞机研制及生产二期、欧菲光液晶显示模组扩产、江铃G501型汽车发动机建设和硅衬底发光二极管材料及器件产业化等一批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去年,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实现招商签约资金59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高于全省园区33.6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签约项目330.04亿元,占全市签约资金的55.2%,增长19.0%,高于全省园区29.9个百分点;招商实际到位资金549.25亿元,增长11.5%,高于全省园区7.3个百分点,其中省外资金343.78亿元,增长14.6%,境外资金10.10亿美元,招商资金实际到位率为91.8%;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84.47亿元,增长14.7%,高于全省园区3.9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5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龙头园区高歌猛进
过去的一年,全市工业园区规模持续扩大,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增加值总量继续高居全省第一。全市工业园区共有工业企业1533户,较上年增加115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28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户数的75.6%;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518户,10亿元以上企业88户,全市收入前30位的企业中,29家在工业园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发展高歌猛进,总量规模均实现重大突破,南昌高新区、南昌经开区、小蓝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在全省工业园区中排第一、三、四位。
目前,南昌高新区有企业352户,去年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完成1530.75亿元、368.68亿元和57.49亿元,总量分别位列全省园区第一、一、四位。南昌经开区有企业298户,去年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完成1012.83亿元、240.86亿元和68.64亿元,实现增长6.5%、10.0%和11.0%,总量分别位列全省园区第三、三、二位;小蓝经开区有企业358户,主营业务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完成1001.20亿元、263.08亿元和74.47亿元,分别增长12.6%、15.3%和10.6%,总量分别位列全省园区第四、二、一位。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2015年,全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整体配套服务功能提升,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强化。全市工业园区总面积53.38平方公里,产出比例不断提高,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产出全省第二,利税总额单位产出居全省首位。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88.90亿元,比上年增长52.9%,高于全省园区51.8个百分点,比上年上升36.4个百分点;每平方公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90亿元,比上年增加16.24亿元;每平方公里实现招商实际到位资金10.29亿元,比上年增加1.06亿元;每平方公里实现利润4.86亿元,比上年增加0.14亿元;每平方公里实现税金4.18亿元,比上年增加0.31亿元。
2015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园区的比重达到18.0%,比上年上升2.0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475.36亿元,增长5.4%,总量占全省园区的比重为16.0%,其中利润总额259.35亿元,利润率达到5.7%,总量占全省园区的比重为14.4%;实现出口交货值345.69亿元,占全省园区的比重为12.2%。(胡俊 记者 吴思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