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深山住进城 园区打工留得住——聚焦搬迁移民扶贫的“江西样本”

21.10.2014  11:01
    到城镇落户居住、在工业园区上班、原有土地流转……在革命老区江西,当地把搬迁移民扶贫和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实现了贫困群众脱贫、工业园区不缺工、农业现代化加速等多重效益,成为全国搬迁移民扶贫的样本。

      人到哪里去?

  金秋十月,江西省修水县新建的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内,84栋楼房鳞次栉比,红墙蓝瓦,格外夺目。年底前,近8000名深山移民将在这里安家落户。不远处,当地汽配、建材等五大专业市场可为他们提供2万多个就业岗位。

  从大山里搬迁出来的修水县溪口镇围丘村村民徐桂秋,参加完县里组织的缝纫技术培训班,在当地一家服装企业顺利就业,月收入2500元。她说:“以前在乡下种田一年忙死忙活也就几千元。现在一个月能赚这么多钱,真像做梦一样!”

  2013年,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江西省探索出搬迁移民扶贫的新模式,让偏远山区的贫困群众搬进城镇工业园区附近安置,并就近就业;政府在住房、就业、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并且逐步致富。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章康华说,江西是著名革命老区,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目前仍有385万贫困人口,其中100多万人居住在生存发展条件较为恶劣的偏远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就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难度极大。把扶贫开发与新型城镇化结合,不仅能帮助贫困户脱贫,还能缓解工业园区用工难题。

      田由谁来种?

  农民进城后,很多人担心田没人种。但江西的探索证明,农民进城后能加速土地流转,从根本上破解“谁来种田”难题。

  武宁县醴溪镇太平村是江西省扶贫开发重点村,近年来村里人搬迁到集镇旁的安置点集中安置后,当地正着手流转移民留下的土地,建设家庭农场。在修水县,徐桂秋等村民搬迁出来后,当地推进山林土地流转,让原来分散的山林土地实现集约化经营。

  武宁县委书记沈阳说,实施移民扶贫搬迁,把农村人口搬迁到城镇和工业园,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可加速土地承包权和山林经营权流转,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发展现代农业。

  章康华表示,农民搬迁进城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同时也为留村农民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通过减少农民达到了致富农民的目的。

      钱从哪里来?

  溪口镇上庄村是修水县移民搬迁试点村,村民吴兵家7口人,按照相关政策,可在县城换购两套120平方米统规统建的公寓房。

  “房屋1350元一平方米,我总共需32.4万元,享受各种政策补偿补助共16.4万元,自己再出15万多元就够了。”吴兵兴奋地告诉记者,他用了不到一套商品房的价格就在县城买了两套房,圆了一家人的进城梦。

  对长期生活在山区的移民来说,进城购房负担很大。为此,江西省充分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并将搬迁移民、危房改造等政策打包使用,最大限度地减轻移民负担。

  章康华介绍,通过土地增减挂和整合涉农部门关联搬迁移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各地可为安置区无偿置换土地,并基本解决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搬迁农户依靠专项补助和土地增减挂政策补偿等,基本可在县城购置房屋。

  在城里买了房,有了工作,原有土地可以流转分红……越来越多的山区贫困群众迎来了幸福新生活。江西省每年计划安排搬迁10万贫困人口,未来十年,将完成100万贫困人口的搬迁任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