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被困宝马车内,财迷妈不舍砸玻璃?

19.07.2015  10:32
原标题:幼童被困宝马车内,财迷妈不舍砸玻璃?

幼童被困宝马车内,财迷妈不舍砸玻璃?

背景 :近期,各地发生多起幼童被锁在汽车中闷死的惨剧。此外,另一件事也值得深思。浙江义乌一位粗心的妈妈将两三岁的儿子锁在宝马车里。开锁的因为打不开车锁想敲碎玻璃,这位妈妈不同意;消防人员要敲玻璃救孩子,这位妈妈还是不同意。面对这个妈妈“宁舍孩子不舍玻璃”,围观的路人开始愤怒,消防人员最终强行砸了玻璃救出孩子。

新京报发表陈方的观点: 围观者之所以愤怒,除了愤怒于这位妈妈“心疼玻璃”的吝啬之外,更愤怒于他们对孩子生命安全的疏忽。“孩子被闷死车中”的悲剧常有发生,为什么身为有车一族,总是不能吸取教训?尽管当下汽车已经相当普及,甚至成为了家庭必需品,但我们对汽车依旧“陌生”?不少家长或许为图一时方便,总是认为只要环境相对“封闭”,就一定是安全的。但是,当高层建筑和汽车开始流行起来时,这一传统教育习惯的外部性伤害便被前所未有地放大了。社交媒体上风传一个帖子,提示家长告诉孩子万一被关车中后,应该如何按喇叭自救。很多人在转这个帖子,但未必每个人都会去试验一下自家的车熄火反锁后,喇叭到底能否按响。其实,“按喇叭自救”并非一个通用的自救法则,很多车型在熄火后喇叭是按不响的。

京华时报发表兵临的观点: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孩子的一时疏忽都是对自身监护职责的背弃,因此这种疏忽是不可原谅的。法律要求监护人必须尽到监护职责,并不容忍“疏忽”情况的出现。因此在国外,类似的疏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在美国,有不少家长因为将幼儿单独留在车内而被警方指控,因为这种行为触犯危及儿童安全罪或刑事疏忽罪。去年洛杉矶有位华裔母亲,把20个月大的女儿留在车内半小时,遭到警方逮捕并以“威胁儿童生命安全”的重罪起诉。法律很难激发出监护人对孩子的爱,却能够为孩子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把对孩子的疏忽从爱的话语中脱离,纳入监护责任的体系,只有人人都履行好自己的监护职责,才能将孩子的风险减至最低。

小蒋随想 :开得起宝马车,却不舍得砸车玻璃救儿子,三伏天看到这样的“冷新闻”,让人心头一阵寒颤。这个妈妈一点都不着急吗?恐怕也不能这么说。或许,在她的脑海里,还在琢磨“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而这恰恰映衬出许多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根源——一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有些事是没法“兼顾”的。如果既要带孩子,又要出去办事,本身就是两码事。在家长去办事、将孩子独自留在家或者锁在车里时,孩子已然出于危险中。孩童坠楼、被闷死,常常是因为监护人“一心二用”,那会正去“忙别的”。幼小的孩子是缺乏危险意识与自护能力的,他们发生不幸,监护人难逃失守之责。再者则是监护人“财迷”,一些家长肯给孩子报各种高价辅导班,自己不在家时却不舍得给孩子找“临时保姆”;还有父母出手阔绰买豪车,却不舍得给孩子买儿童安全座椅;本例中的妈妈看到孩子被锁车内,还不愿意砸车玻璃……生了孩子自然会成为父母,但一些父母未必“合格”。

广州局地离婚得等一月,分手“跟风”?

背景 :近期,陆续有广州市民报料,想在天河区办离婚要等一个月,想在海珠区办离婚也要等半个月。记者登录广州市婚姻登记网上服务系统的离婚登记预约网页查询发现,天河区离婚登记本月已经约满,最快要到8月9日才能办理离婚;而海珠区除本月23日外,全部约满;其他一些区的情况也差不多。有人调侃:限房、限车,看来离婚也要“限号”了!

晶报发表李刚的观点: 据笔者亲身经历,综观离婚百态,“房子”问题肯定算得上是重要原因之一。记得十几二十年前,单位搞房改,大多以“”为单位,无论双职工还是已婚(离婚)单职工,每户只可分配一套福利房。结果,好多双职工突击“离婚”,一户变两户,那年公司“离婚”人数破天荒创了纪录。前不久,听到老家的大姐夫和大姐“离婚”的消息,着实吓我一跳,老实巴交的大姐夫,谨言慎行的大姐,相依为命数十年,都快70的人了,怎么说离就离呢?再一打听,原来他们家老宅将拆迁,根据当地拆迁政策,多一个户头可以多分一个单室间。最近,深圳房价暴涨,很多人饭后茶余聊得最多的就是:你买房了吗?聊天中得知一个很熟悉的同事突然“离了”。问其原因,他狡黠一笑:离婚是真(办理了合法手续),但“离婚”又是假,目的在于享受购房优惠政策。地方政策关乎民生,新政出台一定要接“地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那些关涉千家万户重大利益的公共政策,一定要兼顾各种群体的利益,权衡利弊,审慎决策。诸如上面列举的按“”分房、按“”行贷,必然诱使一些人“因利离婚”。

小蒋随想 :有人说最近离婚的人多,是因为高考结束,貌合神离的父母不用再为儿女装下去了。也有人说这是因为近期一些地方房价上涨,离婚了,单身无房,可以“优惠买房”。还有人称天气太热、心火太旺,有的夫妻大吵一架,“闪离”散伙。不管怎么说,反正现在离婚的人是比过去多多了,离婚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乐观的人认为,这是社会进步、思想解放的侧面体现。悲观者则声称,人心不古,诱惑太多,利益繁杂,没法再爱了。不管别人怎么说,结婚与离婚是私人感情问题——对夫妻而言,恐怕不会因为看到离婚率上升,就去赶时髦“离一把”。另一方面,离婚又可能涉及“政策误导”——一些夫妻面对房子时的纠结,不是婚姻本身亮红灯,而是有关政策有问题。至于80后、90后的闪婚闪离,既有年轻人冲动的因素,又是绝不“凑合过”的人生态度在作祟。正因为原因多样,对于别人离婚,甭起哄,也别悲观,自己的日子还得自己过。至于某些政策问题,“有关部门”倒是不应该装“没事人”。

小蒋的话: 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