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员工持股意见或年底单独出台 国产流失引担忧
在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之外,另一项同样由人社部、财政部和国资委等部门参与讨论的国企改革员工持股方案却进展缓慢。
“现在各方的认识还没有统一。”参与方案讨论的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很多参与讨论的人都认为,员工持股需要分企业、分性质地进行,否则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国有资产流失引担忧
“即便是员工用内部价格购买股份,那也是国有资产的流失。”一位参与讨论的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对国企改革中员工持股问题认识很不一致。”
就在上个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是由人社部、财政部和国资委等部门制订的。
据了解,在该方案讨论过程中,人社部坚持加强对国企高管的薪酬管理,分层次地降低国企高管薪酬。
同期讨论的问题之一就是国企改革中的员工持股问题,据了解,人社部认为持股问题应该主张平等,“不能分为内部价格和外部价格,分别购买股份。”
“比如股票交易价格是15元,企业按照内部价格8元卖给员工,那就是把全国人民的利益分给了个人。”前述人士表示。
该人士同时认为,“员工持股问题应该有层次分企业地进行。”
“非国有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可以进行一些员工持股的试点。国有控股企业和相对控股企业需要审慎地做。”
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对外表示,国资委将参与《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方案》和《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预计总共有71个文件出台,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企国资改革进行全覆盖。
近日,季晓南再次表示,员工持股一事,存在很多争议,“员工持股在多年前就已引入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但进展和成效不大,主要原因是员工持股有多重难题有待破解,一个棘手的问题是谁来持股,是管理层持股或是技术骨干持股,还是全体员工持股,只规定少数管理层或技术骨干持股很容易引发广大员工不满,全体员工持股很容易成为一种企业内部福利,丧失股权激励的本来意义。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持股比例,股权过于集中于管理层容易导致国有企业职工在经营管理中缺乏话语权,股权过于分散则容易导致决策和执行效率下降。此外,员工持有的股权如何评估和如何获得,都需要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财政部参与员工持股问题讨论的人士也向记者表示,“谁来持股这个问题是焦点,到底是员工还是管理层,问题都在讨论中。”
就员工持股方案的进展,财政部人士认为人社部是重要参与部门,“以人社部的说法为主。”
“年底前,与混合所有制相关的员工持股指导意见有可能会单独出台。”上述人士表示,“员工持股是混合所有制中很重要的问题。”
但是与人社部观点不一致的是,该人士同时向记者强调,“员工持股改革,不会分行业,也不会对企业上市与否进行划分。”
先试点再推进
由于国企改革还在推进之中,而员工持股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员工持股问题相伴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
不久前五矿高层向记者表示,“我们的员工持股方案还没有制订,还在等着有关部门制定出政策,我们再执行。”
同样,记者向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询问有关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员工持股的相关问题,傅成玉表示,“有关员工持股的设计正在等待国家相关部门的总体设计。”
傅成玉继而向记者解释,“有关混合所有制的设计一切都要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而目前正在等待国家的相关规定出台。”无论是高管持股还是员工持股都无定论。
同时,傅成玉表示,尚不清楚相关规定何时出台。“据我了解,目前国家的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
财政部和参与该问题讨论的人士同样向记者表示,未来的员工持股改革需要试点。
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关于国企改革存在很大的争议,与最初设想的并不完全一致,所以短期内很难会出现结果。”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向记者表示,职工持股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从实践看,确有此类事情发生,有些公司以较低的价格向内部员工发行股票,导致国有资产流入了少数人的口袋。但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政策,如规范审计评估程序、强制进场交易等。从理论上说,这些制度可以基本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
早在2005年8月,建设银行股东大会就审议通过了管理层股票增值权政策和员工股权激励政策,符合资格的约27万员工可认购并获分配合计8亿股建行股份。
“像建行这样,用内部价格购买股份,是我们最反对的。”参与员工持股问题讨论的人士向记者表示,“已经进行员工持股的企业需要慢慢地改善。”(索寒雪)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