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助理国务卿:中美能避免冲突 只需别太愚笨
美国前助理国务卿托马斯·芬格。翟翔摄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翟翔】美国总统奥巴马23日开始亚洲之行,在他访问前夕,《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斯坦福大学教授托马斯·芬格(中文名冯稼时)。芬格先生早年任教于斯坦福大学,1986年离校后,在老布什、克林顿及小布什任期内先后担任国务院东亚与亚太分析部主任、助理国务卿、国家情报首席副总监和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在专访中他表示,美中冲突并不必然会发生,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和谐对亚洲至关重要。
环球时报: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想请教一下,您“冯稼时”的中文名字是怎么来的?
芬格:“冯稼时”这个名字是我在康奈尔大学读二年级时的中文老师起的。她认为,我们每个学中文的学生都应该有真正的中文名,而非仅仅是译名。她了解到我出身于农业地区,便希望我的名字能对此有所反映。“稼时”体现了耕种与农时的关系,至少在我看来,它意味着“一个知道何时去耕作的人”。我一直为此感到骄傲。
环球时报:对于中国近些年来的发展,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对中美两国的关系走向会有什么影响?
芬格:中国的经济增长、城镇化、庞大中产阶层的涌现,以及在其他许多领域对快速发展的求索是引人注目的。很多因素促成了这些瞩目成就,包括中国人民的勤劳努力、中国政府的有效管理和稳定施政。不过,如果没有来自整个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和其他高度发达国家的协作与积极支持,中国也许不会有这样的成就。中国也是通过遵循、配合冷战后时代的“自由世界”体系衍生出的国际秩序,取得这些发展成就的。
环球时报:您如何理解“中国梦”?它同“美国梦”能很好地契合在一起吗?
芬格:我觉得很有趣可能也很重要的一点是,“美国梦”是针对个人目标的自我实现,“中国梦”则不是对个人,而是对整个国家、民族志向和抱负的追求。“中国梦”同“美国梦”有不同之处,但在本质上是没有冲突的。
中美间并不必然会爆发战争
环球时报:去年2月5日,您在一次东北亚国际研讨会上表示,美国将外交政策重点转向亚洲,但美中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并不大。您为什么有这样的预测?
芬格:有若干原因使我深信美中之间的冲突并不必然会发生。第一,当今与国际关系中的现实主义理论形成的年代,已大不相同。全球化、相互依存以及很多国家在维护国际体系和平稳定中的利益得失,使得大国间短期或长期冲突的消耗比以往要多得多。第二,美中都有核武器,不管战争由谁发动,双方都不愿意失败,因此会不可避免地升级为核战争。所以,对任何一方而言,向另一方发起战争都是很不理性的。
第三点则是政府对人民所负的责任。国王或王后可以将民众送入战争并容许他们的家园、企业在地缘政治因素下被毁的时代,已成为过去。美国和中国人民是公民,而非臣民,他们有不同程度的能力让他们的领袖为之负责。我们不需要无与伦比的才智去避免矛盾,我们只需别太愚笨和迟钝。
环球时报:有一个有趣的话题,哈格尔防长日前访问日本时,与日本防卫大臣留下了视觉冲击力很强的合影,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吗?
芬格:据我对哈格尔防长的了解,他平时比较随性,和别人交往时肢体动作相对要多些。我并不认为他与日本防卫大臣的合影可以做过多解读。
环球时报:哈格尔防长随后访问中国,并第一时间参观了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您对此有什么观察?
芬格:我很高兴看到美国与中国在一系列有助于深化两国军方关系的措施上取得共识。这些举措是期待已久的,并将促成更多透明化和两军联合行动的更进一步落实。哈格尔防长参与的会谈我并未在场,因此我没有判断透明化程度的基点,但从哈格尔防长的言论中推断,他希望将来可以有更大的透明性。我希望,更多的透明意味着中国官员详细解释在面临怎样的威胁下,中国会持续进行军事整备,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会进行军事合作安排,以及他们增强军事实力的意图所在。
环球时报:在中日岛屿争端问题上,美国一方面表示中立,另一方面却称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美方立场是在帮忙解决中日争端,还是增加其解决的不确定性?
芬格:我想,自中日领导人同意搁置主权争议以来,美国的立场从没有改变。我不认为美国呼吁以和平手段解决争议的立场可被理解为增加了不确定性。中日应该能够解决双方存在的分歧,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展示解决大国争议方式的完美机遇。
奥巴马“亚洲行”是风向标
环球时报: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撰文说,奥巴马总统此次访问日本、韩国和菲律宾这3个盟国,是为消除“美国在安保问题上已无能为力”的杂音。您对奥巴马总统的亚洲行有什么看法?
芬格:经验告诉我,美国总统此次访问可被看作一个重要风向标,即反映出美国同该地区的盟友、伙伴和朋友进行交往的利益以及相应的承诺。美国是一个亚太大国,与该地区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利益关联。美国的未来无可摆脱地同生活在亚太地区亚洲这一边的人们的和平和繁荣联系着。
环球时报:奥巴马此行也被认为会发出针对中国的信号,作为总统先生行程的前站,您觉得哈格尔防长引人注目的中国行会起到什么样的铺垫作用?
芬格:亚洲是世界上最有活力但也最缺乏制度化的地区,奥巴马总统此行的一大目标即为消除该地区人民的一些疑虑。我认为此次访问是要显示,美国尽管在其他地区有持续强烈的利益,但它能够并将一直同亚洲深入接触。
亚太国家,尤其是美国与中国,认可中国崛起及美中和谐关系到该地区的未来。它们对于其他国家应对已隐约出现的诸如气候问题,对食物、水、能源的增长需求,城镇化,人口结构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也是很重要的。简言之,这些挑战中没有一项能在缺乏中美两国合作的情况下予以解决。
贵报问到哈格尔防长此前对亚洲的访问与奥巴马总统的亚洲行有何关联,我的简要答复是,哈格尔防长的一大目的是发现和展示美国和中国能否或能够以哪些方式在军事和安全问题上进行合作。此次访问后发表的公报非常鼓舞人心,而(哈格尔同奥巴马总统的)私下会谈中的言论很可能更微妙,因为在向奥巴马报告时,哈格尔会透露他所能够传达给这一地区一些领导人的信息,这些领导人对中国军事整备以及中国误读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有所顾虑。
中国过去20年在军费上的两位数增长已经改变了亚洲的战略态势。中国的解释是,中国有能力和权利强化自身的军事力量。这一点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这并没有解释为什么北京选择向军事领域划拨如此多的资源,尤其是中国当前面临着诸多其他挑战,如环境恶化、老龄化等。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的其他国家在猜测究竟是什么威胁需要中国构建这样的军事实力,它们也为中国对其他国家所做事情的误读而担心。
环球时报:自去年“习奥会”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很多,特别是中美之间的分歧让外界印象深刻,您觉得影响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或障碍是什么?
芬格: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目标非常重要。正如我在之前的回答中所说,我不认为两国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中美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很小。在过去60年里,世界各国已经成功应对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崛起”,包括欧洲各国、欧盟、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崛起,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