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明确中三角:鄂湘赣角逐经济增长第四极
十年前,当长三角、珠三角、环勃海三大经济区飞速发展时,鄂湘赣三省就希望构建“中三角”,寻求国家层面的支持,实现中部的崛起。当9月25日国务院《依托黄金水道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发布后,“中三角”终于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而在之前的日子里,三省依托各自优势已在一体化、基础设施、交通旅游等方面做出了探索。
“先行先试”经验在前,“政策东风”发力在后。有理由相信,“中三角”的崛起,必将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飞速发展。
打开中国的经济版图,分别位于东部、南部、北部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三大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谁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自2000年以来,各大经济区暗中角力。
当9月25日国务院《依托黄金水道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后,多位区域经济专家认为,国务院首次明确了 “中三角”概念,“中三角”最有希望角逐中国经济增长第四级。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他更赞同“中三角”的概念,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西南昌三个省会城市,规模较大,在本省的地位较高,距离不远,三个城市有条件合作,也互有需求。“对长江中游来说,这是三个支撑点。加强三个城市的合作,加强三个省的合作,对未来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发展将起到支撑、带动作用。”
中部三省合作空间巨大
《意见》要求培育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三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区。
实际上,先于国家战略,鄂湘赣三省已在基础设施、交通旅游等方面展开了合作。
湖南省旅游局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三地目前正在考虑推出旅游联票制度。“湖北的荆门、恩施沿线与湖南张家界、常德和湘西等地区在旅游开发方面的合作已进入实际阶段,现在湖南省界上旅游的旅客,有一半以上都是从湖北过来的。”
按照此前中三省签署的协议规划,铁路方面将投资约7600亿元,实施总里程约9500公里,其中 “十二五”期间完成约5500亿元投资,实施总里程约7300公里,以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铁路网络。
另外,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推进长江中游航道整治,实施湘江、赣江、江汉运河、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等骨干航道的整治。其中仅武汉城市圈内水路总投资就预计达到420亿元。
《意见》出台后,湖南省长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非常看好 “中三角”的合作。他说,中部三省有很多的合作空间,至少可在交通设施、市场、环保、产业、社会服务等五个方面开展一体化的合作。
但在不少专家看来,这些仍然只是浅层次的合作,省际之间的深度合作并不乐观。即使三地在高铁之间有过深度的合作,也是由国家层面主导进行。
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中三角”要开展深度合作,抱团升级,寻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值。主政者或许都清晰地认识到,“中三角”城市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汽车产业同为“中三角”的支柱产业,武汉和长沙都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在长沙和南昌的产业比重中较高……
这背后是“中三角”农业包袱沉重、工业化远未完成的现实。各地发展冲动强烈,项目、资金争取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竞争大于合作。
南昌市工信委一位招商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每次出去招商引资,往往遇到的最强对手就是湖北和湖南的招商部门。“想要真正做到产业分工,并不容易”。
对此,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建议,在制定区域规划的基础上,湘鄂赣需要进一步出台“中三角”经济区发展规划,消除省、地区和部门之间的行政割裂,构建一个资源共享和利益共享体制。“比如说湖北、湖南和江西都发展汽车产业,可以在省际边界建一个配件基地,服务于三地,还可以在‘中三角’设立若干个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
江西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吴锋刚认为,“中三角”城市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必须要确定在长江经济带中不可取代的地位。每个城市要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江西)如果走传统产业资源消耗过大,同时又要和别人竞争,那么可以在细分市场寻找产业升级的路径。”
吴锋刚表示,目前大家都盯着长三角、珠三角转移,自然就会形成同质化。“未来‘中三角’在抱团发展中,需要摆脱同质竞争的理念,不是因为政府间合作调控的问题,而是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地方围绕长江做文章
武汉市发改委区域处一位官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沿海高速发展后,下一个发展机会必然是内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此,先于国家战略,武汉乃至湖北已经围绕长江经济做起了文章。”
2010年9月,湖北省发布了《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勾勒出湖北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将其建成引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现代产业密集带、新型城镇连绵带、生态文明示范带。
《意见》出台后,湖北省发改委的最新消息显示,围绕长江经济带,湖北的战略重点在于积极推进 “645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依托武汉新港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向记者表示,《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武汉作为国家级航运中心的地位也借此得以确立。此外,在“构建长江大通关制度”中,武汉将有条件申报长江中上游地区自贸区。
湖北计划在长江沿线形成以武汉新港为龙头,以宜昌三峡物流中心、荆州组合港、鄂东组合港为支撑的现代港口群。秦尊文告诉记者,“现在看来应有所调整,将黄石的鄂东组合港并入武汉新港,这样武汉城市圈范围的长江港口就都由武汉新港管委会统一规划和协调了。”
其余省份也不甘落后,《意见》出台后,江西省于9月29日对外公布了 《昌九一体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根据这一规划,江西将 “昌九一体化”战略定位为:全省发展升级引领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重要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区。
“加快推进昌九一体化,是新形势下江西深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策应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举措。”江西发改委负责人在发布会上透露,在昌九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下,江西将在南昌和九江相向融合发展地区,规划研究设立国家级昌九新区,打造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平台。
构建“中三角”
随着安徽向东加入“长三角”,“中四角”的概念被淡化,“中三角”的范围最终被确定。
2012年2月,鄂湘赣三省在武汉召开了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议”,共商建设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构建“中三角”经济增长极蓝图。
根据三省合作框架协议,“中三角”将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为核心,组合沿长江、环洞庭湖、环鄱阳湖的27个地级城市,“一江两湖”整体协作,形成跨省域的经济一体化城市集群。
南昌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柳华表示,搞区域合作离不开政府有形的手推动,政府的合作可以促进市场的合作。
三省签署的框架合作协议正为跨省协作打下基础。湖北省省长王国生说,将尽快在省级层面组建跨省的工作协调机构,建立三省主要领导定期会晤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鄂湘赣三省先于国家层面签署的框架协议,有利于未来三地开展深度合作。“三省各有自己的城市圈,在推进三个城市圈的融合,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都要发挥各自的自身作用。”
随着《意见》的出台,整个长江经济带都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地处长江中游的“中三角”,凭着其承东启西、接南引北的地理优势,将赢得更多的发展良机。(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