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督查组一竿子插到底 打破阻碍政令“肠梗阻”

06.06.2015  13:42

  6月1日起,国务院派出11个督查组赴35个国务院部门和单位、18个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全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打破阻碍政令通行的“肠梗阻”,推动重大稳增长改革政策尽快落地尤为重要。为期15天的力度空前的大督查,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推进落实的决心。

  部级领导带队

  超百人督查团在行动

  11个督查组中,前5组重点“督部门”。组长分别由国务院5位副秘书长担任;后6组重点“督地方”,全部由部委“一把手”带队。 国务院为每个督查组配备了10人的规模,超百人督查大军分赴各地,查什么备受关注。国务院在部署督查工作的通知中,列出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事项,每一项都对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平稳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而都是此次督查的重点:

  ——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增加合理有效投资、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促进国有企业稳增长和提质增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情况。

  ——落实促改革政策措施,把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的情况。

  ——落实调结构政策措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情况。

  ——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注重形式创新

  按“1+3+1”模式深入督查

  今年国务院督查注重形式创新,强调更广泛倾听民意。

  广泛深入座谈是了解掌握整体情况的重要方式。6月1日至4日,第五组先后来到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督查。每天,他们都按照“1+3+1”模式深入督查,即听取1次部门汇报,召开3场不同层级干部座谈会,召开1次全体会议,并安排专人全天查阅、审看文件资料。

  和第五组一样,早上8点多进入部委开始全天座谈,中午放弃休息查阅文件资料,下午5点部门下班后督查组继续留在那里举行全体会议……这一高强度工作时间表几乎是所有在北京督查组的工作写照。

  除了在督查中广泛听取民意,今年督查一大亮点是在中国政府网专门开设“督查进行时”意见箱,从部署督查之时至6月15日实地督查结束,面向全社会直接征询对稳增长政策和简政放权等改革举措落实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让广大民众与国务院直接“对话”,提高督查的针对性、实效性。意见箱开通以来,已收到1100多件群众来信。

  坚持问题导向

  追踪整改情况更动真格

  此次国务院督查,除了全力推动重大政策落地生根,还要着力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并切实推动地方和部门履职尽责。在了解落实成果的同时,各组都不回避问题。

  “为什么金融政策不断出台,企业还是不断喊渴?问题出在哪里?”第三组一针见血地提出问题。

  收费公路、互联网的应用……6月4日,第二组赴交通运输部实地督查时,提出了一个个公众关心的问题。

  善于听取企业声音,是各组摸清问题症结所在的关键。第三组在6月4日分别召开金融专家座谈会和京津地区进出口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等问题,更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下一步还将组织召开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座谈会。

  发现问题,推动整改,是此次督查的核心目标。与去年督查相比,今年国务院对发现问题的整改和追踪落实更动真格。

  (综合本报和新华社电)

  延伸阅读

  督查组在上海:

  “两个一公里”仍需打通

  “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有力,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改革创新仍需突破等问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完善民生等领域配套措施,并在打通改革‘两个一公里’上继续下工夫。”5日,国务院第十督查组在此间向上海市政府反馈督查情况时如是强调。

  督查期间,督查组先后听取了上海市政府的总体情况汇报,召开了两次与重点部门和部分企业的座谈会,并到部分重大工程项目、高校、企业、社会机构等开展了实地调研督查。

  督查组建议,上海应着力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动态平衡,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发挥好带动引领作用,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和市场准入,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据新华社上海6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