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马年国际乱局:埃及社会分裂 泰国大选艰难

31.01.2014  14:35

1月25日,在埃及首都开罗解放广场,人们在庆祝推翻穆巴拉克政权三周年。

1月30日,人们往叙利亚边境一处难民营运送生活物资。

利比亚南部的反政府军队成员持枪准备战斗。

1月13日,泰国反对派的支持者在曼谷商业中心的“世贸百货”商场附近参加集会。

深度关注

步入2014年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埃及、叙利亚、利比亚、泰国和乌克兰等国家均出现政局不稳、国家动荡的景象。埃及社会陷入严重分裂,虽然政治过渡进程在推进中,却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自内战爆发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谈,然而双方分歧巨大几无和解可能;告别了卡扎菲统治的利比亚依然冲突连连,恐怖主义余孽死灰复燃;泰国僵局持续,原定于2月初举行的大选能否顺利进行令人担忧;乌克兰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引发政治危机,外国势力干扰令该国走向难料。

这些国家之所以发生动乱,一方面,固然有国家内部根深蒂固的症结根源;另一方面,不少国家也受到了外国势力的渗透搅局。症结一日不治,动乱仍将持续。

文字:王希怡

埃及

社会陷入严重分裂

军方特权埋下隐患

局势:1月25日是埃及推翻穆巴拉克政权三周年“纪念日”。就在前一天,埃及各地再次爆发较大规模游行示威,造成近百死伤。事实上,穆巴拉克下台后,埃及政局先后经历了军政府统治、过渡政府、穆兄会统治和新过渡政府等多个阶段,政权频繁更迭,各派政治势力的权力斗争一直没有停止;同时,“街头政治”盛行,抗议示威活动频发并经常演变为暴力冲突,恐怖袭击愈加频繁。

内因:埃及各政治派别诉求各不相同,以穆兄会为代表的宗教势力与自由世俗势力之间矛盾尖锐,埃及社会陷入严重分裂。穆巴拉克政权之所以被推翻,与那一时期僵化的政治体制、政府内部存在的贪污腐败现象以及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有很大关系。此后上台的穆尔西与其所属的穆兄会主政仅一年就被推翻,主要是因为其未能与各政治势力实现权力分享,反而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加强总统权力,引发各方强烈不满。同时,穆尔西政府承诺的经济改革计划未能完全实现目标,能源短缺等经济民生矛盾愈加突出,导致民怨沸腾。

外因:在走马灯般的埃及剧变中,军方在埃及政坛影响力将有增无减。埃及军方多年来依靠美国援助,每年从美国获得l3亿美元军事援助。推翻穆尔西的“政变”如果没有美国首肯,埃及军方断不可能独行其是。

前景:新宪法草案赋予了军方特权,这些特权将为未来民主进程埋下隐患。军方一旦大权独揽,统治集团将内部分裂。由于军方领导人塞西参加总统选举并胜出的可能性较大,军方将对未来政坛产生特殊影响力。但若军方过分干预政治,则埃及有可能重蹈政治及社会分裂的覆辙。

此外,埃及民众对新宪法仍有保留,而已被定性为恐怖主义集团的穆兄会及其支持者拒绝承认过渡政府的合法性,极端宗教组织不时发动恐怖袭击,这些都会影响过渡进程实施。

叙利亚

和谈艰难 巴沙尔处有利地位

局势:本月25日,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代表开始会谈,这是叙利亚危机爆发三年来双方首次面对面接触,旨在为已经持续了将近3年的内战找出解决方案。会场外,绵延数十月的战争给叙利亚民众带来了深重灾难。根据联合国最近一次统计数据,叙利亚内战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将近10万人。叙利亚政府也于1月19日宣布,该国的战争造成的损失已上升至227亿美元。

内因:叙利亚问题错综复杂,政府和反对派分歧甚深,立场相距甚远。目前,双方在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去留、反恐等主要议题上分歧严重。叙政府把总统巴沙尔继续执政作为“任何人不能触碰的红线”;反对派代表团则坚称,首要目标就是推翻巴沙尔政府。

此外,长期以来,叙利亚反对派内部派别林立,从最初的“全国委员会”,到后来众多反对派力量联合成立的“全国联盟”,各种反对派势力时而一致,时而内讧,使得叙利亚局势的走向更加扑朔迷离。

外因:叙利亚问题始于2011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以及部分海湾国家企图利用“阿拉伯之春”在叙利亚出现的骚乱,通过武装反对派,推翻民选的巴沙尔政权;但是,俄罗斯和伊朗的全方位支持则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了巴沙尔政权的韧性。

另一方面,目前叙境内力量逐渐壮大的极端武装令欧美深感担忧和尴尬。美国担心叙反对派逐渐失去控制,更担心极端武装力量的扩大威胁到美国利益。

前景:叙利亚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困难,双方存在不可协调的矛盾,谈判之路将会艰难而曲折,谈判也许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有分析认为,关键是各方应拿出诚意,达成妥协。国际社会在积极促谈的同时,还应在提供人道主义救援、难民安置、交战地区停火等问题上发挥作用。

目前,巴沙尔政府无论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均处于有利地位,一方面他积极配合国际社会销毁化学武器,国际形象逐步向好;另一方面政府军在战场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巴沙尔在叙利亚国内威望大振。

乌克兰 政局发展难料 向西向东仍不定

局势:2013年11月,乌克兰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引发政治危机。反对派坚持要求现政府下台,而总理阿扎罗夫领导的政府根本不接受反对派要求,双方互不相让,针锋相对。乌部分示威者在持续将近两个月的“和平抗议行动”后,自本月19日起逐渐与执法部门展开暴力对抗。1月25日,总统亚努科维奇提议反对派政党领导人亚采纽克出任政府总理,并承诺一旦亚采纽克接受建议,他将解散现政府。总理阿扎罗夫28日辞职,以为政治和解创造气氛。

内因:乌克兰中止同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密切俄乌关系,这是亚努科维奇政府的选择,并不能代表乌克兰政治精英的集体意志,乌克兰国内对于“向西还是向东”仍然持两种对立的观点,正因为如此才导致国内爆发大规模抗议。

外因:乌克兰入欧问题背后是欧盟与俄罗斯的博弈。乌克兰暂停与欧盟的谈判,意味着乌克兰对未来外交战略取向尚未完全确定。在夹缝中求发展的乌克兰既希望尽快融入欧盟,又无法承担与俄罗斯政治经贸关系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

前景:乌克兰局势发展无法排除任何一种可能性。亚努科维奇会提议由反对派人士出任总理的做法,此前几乎无人能预料到。反对派如果接受亚努科维奇的建议出任总理,则危机有望得以化解;如果拒绝建议,则紧张局势仍将持续下去。相对可以肯定的是,除非当局无路可退,否则乌克兰不会轻易实施紧急状态。

对外战略方面,乌克兰表面上看有投入俄罗斯怀抱的可能,但是欧盟也开出许诺试图挽回乌克兰,并且亚努科维奇本人也同样有“乌俄协议与乌欧一体化不矛盾”的观点。因此,亚努科维奇本人对于如何选择对外战略的未来尚持有保留意见。

利比亚

安全状况堪忧

恐怖主义滋生

局势:近日,利比亚南部地区出现小股仍效忠前领导人卡扎菲的雇佣军,并与当局发生武装冲突。南部地区出现的冲突实际上只是利比亚乱局的一个缩影。自2011年10月利比亚战争结束以来,这个北非国家从来没有真正平静过:卡扎菲余部与各地民兵冲突、部落间武装对抗不断、美国驻利比亚班加西领事馆遭遇恐怖袭击,美驻利大使身亡、班加西极端宗教武装组织频频对政府军警目标实施暗杀、政府军与米苏拉塔民兵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等,这个国家的安全状况堪忧。

内因:卡扎菲余部不时越境骚扰,穆兄会力量与扎伊丹政府争权夺利,100多个部落间利益纠葛复杂,各民兵组织拒绝上交武器接受整编,这些都是造成利比亚动乱不停的重要原因。

外因:在利比亚战争中,美国与埃及的特种部队曾对利比亚反对派进行秘密培训,但当时的反对派鱼龙混杂,甚至包括大量恐怖分子,虽然最后在军事战场取得了胜利,但恐怖分子的实力也在培训中水涨船高。战后的利比亚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基地”余孽复燃,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遇袭身亡便是一个明证。

前景:利比亚局势的“碎片化”,即地方武装割据势力的频繁冲突与中央政府军力衰弱之间的矛盾是其实现稳定的最大障碍。

泰国

局势发展关键要看

大选能否如期举行

局势:自去年11月以来,泰国政局再度动荡。反对派在曼谷街头举行集会,要求泰国总理英拉下台。他们认为英拉政府贪污腐败、滥用职权,且英拉是其兄长、泰国前总理他信的“傀儡”。2013年12月9日,英拉迫于反对派巨大压力宣布解散国会、提前大选,新一届国会下议院选举定于今年2月2日举行。本月21日,在街头抗议愈演愈烈之时,英拉宣布在曼谷及周边地区实施紧急状态法,为期60天。26日,国会选举提前投票,但全国多处投票站遭反政府示威者包围。27日,泰国选举委员会表示,鉴于眼下国内局势动荡,反政府街头示威不断,选举委员会要求推迟原定2月2日举行的国会选举。

内因:这次集会表面上是反对他信制度、反对他信家族,实际上深层次矛盾在于2001年他信上台后推行一种草根惠民政策。他信把国家资源分配到不发达地区,使得泰国不同阶层对立更加严重。他的政策赢得城市中下层和农村等“草根”阶层欢迎,但是引起中产阶级、精英阶层的反感,社会矛盾加剧。

外因:泰国现总理英拉是泰国前总理他信的妹妹。目前流亡英国的他信一直没有放弃卷土重来的想法。英拉上台后,执意推动“特赦法”,为他信回国铺路。但是,英拉上台后政绩并不明显,城市中等阶层并不买账,认为这个时候可以通过为他度身定做的特赦法来安排他回国的事,是对泰国形势的误判。(注:泰国政局没有明显外国势力干扰,故把身在外国的他信作为“外因”。)

前景:泰国定于2月2日举行大选。英拉此前一直表示,只要大选能顺利举行,局势就能得到缓和。而此次实施紧急状态法也被认为是为保障大选顺利举行铺路。但反对派要求推迟大选,主张“先改革再大选”。由于反对派的抵制和示威活动的持续进行,具体负责大选事务的泰国选举委员会对大选前景一直不看好,并在27日正式表态建议推迟大选。目前看,大选能否按期举行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如按期举行大选,泰国将出现何种乱象令人担忧;而推迟大选,局势是否会失控同样让人担心。此外,英拉是否会辞去看守政府总理职务?泰国军方会否接过英拉看守政府的权力,这些可能性均引发各方揣测。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