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愁里铭记传统道德,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人崇先报本,有着深厚的宗族意识,近期在央视热播的“记住乡愁”,让我们看到了一本本的族谱,记住了一句句的家训。族谱之于中国人有着一种血缘与文化认证的作用,因而备受中国人的重视,而族谱中的家训所蕴涵的长久不衰的普世价值,丰富、朴实、深刻的教化意义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当下,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家谱或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训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特别是其中的族规、家训,及其记载的家族历史上典范性人物,构成了一个个家族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家训对一个家族衍至一片地邑有教化之功,仍保留的相对完美的勤俭、淳朴、善良、坚韧、团结、勇敢、担当等优秀人文精神,则相当程度上当归结于家训的传承与实践。在中国很多地方家家有家谱,家谱本本有家训。这些旧谱或新谱,一般敬奉在祠堂正厅以供未来续编之用,更多的是敬存于各家各户供各家子弟传承阅读,而其中最值得阅读的则是饱含家族文化情怀的这些旧家训或新家训了。每个族群的弟子都要了解家训内涵,学习先贤事迹,明白为人的规矩,懂得处事的道理,如此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其结果是家训家规与社会法规、公共道德自然地融合,一个个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代青年在良好的道德氛围中健康成长。纵观中国民俗文化,不难发现,往往是有家训且家训运用得更普及的村落或姓氏,其民风尤为淳朴、和谐,人人有礼,事事讲义,民主风气相对浓郁,村民生活也相对富裕。
宗族按照儒家文化订立一定的族规,在封建社会中起着协调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秩序的作用。在族规中,大多数宗族都有类似孝悌、人伦、敬族、尊上、慎婚等项。各宗族族谱中的族规大同小异,其主旨思想基本一致。从宗族内部来说,它所提倡的和谐、和睦、尊老、勤俭等风尚形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在教化本族子弟遵守道德品质规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外部来说,它遵从和乡里、戒异端等社会公德,遵从社会规范,稳定社会秩序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家训是中华文明中颇具特色的一种形式,以家长对家人及后世子孙在待人接物、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等方面的教诲和训示为主要内容。家训传导了家族文化观、人生观、世界观,推崇家族所倡导的既符合家族利益又适应国家和社会要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也因此牵引了一代代家族后人遵循家训、成长自我,内对族人、外对社会的正面影响甚广。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时代,将家训这一富有传统特色的文化予以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文化课题。
解读中国经典家训,要从现实中出发,到历史中寻找,分析所有经典的家训之形成,很容易发现一个鲜明的共性,即家训作者都是有思想有见地者、都是家业事业有成者、都是个人修养的典范,其家庭均是人口大家,且面临着传承家业与事业问题。当今社会,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严重,要么是自由放纵过于溺爱,要么是扼杀个性过于保守,许多年轻人不明义不懂礼。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训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作用交相辉映,文化的传承性与有效性,通过家训得到了较好的彰显。家训很大程度上从家族范畴实现了对族人的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家训中一直就有要求族人为人品行要高贵、自由的训语。家训也十分推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公正,家训法治意义同样很丰富,家训在引导族人培养个人价值准则方面更为重视。各宗族关于爱国的家训比比皆是,关于敬业乐业的家训也很与时俱进,关于诚信的家训则更为普遍,关于友善的家训也随手拈来,为人友善,待人诚信,爱岗敬业,爱家爱国,从个人修身做起,先学会齐家,先内化再外化,从而引导一代代族人真诚地服务社会、报效国家,是家训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