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磨万抛始见“金”——我校学子在“徕卡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夺冠侧记

20.12.2021  18:01

10月1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徕卡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顺利落下帷幕,我校机械工程学院2019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尹彬、王浥,胡天亮等三位同学在沈智、安家菊、徐芳等老师的指导下,力压群雄,斩获团体一等奖第一名,勇夺大赛最高奖“徕卡杯”。同时,尹彬以本届大赛总成绩第一名获个人一等奖,夺得“徕卡特别奖”,王栌浥,胡天亮两位同学获得个人二等奖。

本届大赛共有全国370所高校的371支代表队参加,1109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我校参赛队伍在如此激烈的角逐中,不仅一举夺魁,更是成为 唯一一所首次参赛就斩获该赛事最高荣誉的院校。

当然,在好成绩的背后,也离不开参赛队伍的默默耕耘、辛勤付出。为了更好地备赛,学校在6月13日便开展了首轮校内选拔赛,最终有5名同学被筛选出来进入预备名单。最后,经过综合考虑,学校派出尹彬、王栌浥,胡天亮三人代表学校参赛。

所谓“金相”,就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称其为纤维组织或金相组织。而金相技能大赛要求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对指定金属样本进行预磨、抛光、腐蚀和显微观察,最后,评委会根据试样制备的过程以及显微观察的金相结果进行综合打分。通俗一点讲,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铁杵磨针”的小实验,同学们需要手工将生锈氧化的金属样品打磨成光洁如新的“镜面”,然后再通过显微镜观察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

金相实验听起来难度不大,但真正进行实操则需要很强的技术与技巧。金相实验的过程是非常枯燥的,同学们在集训期间需要每天重复打磨好几个样品,这样才能保证得到一定的“手感”。南昌的夏天漫长,到了9月也依然燥热难耐,这几位同学几乎每天都要泡在机电楼A107,重复做着金相实验。一开始,大家得到的“金相”实在是有些“惨不忍睹”,不仅残留着明显的水渍,甚至还有许多杂质没有处理干净。这间小实验室又闷又热,同学们的金相实验进展缓慢,总是有些细碎的小问题得不到解决,大家当即决定以后每晚加练。就这样,同学们开始了魔鬼“集训”,每晚都赶着门禁回宿舍。安家菊老师不放心同学们单独回寝,总要充当“护花使者”将晚归的同学开车送回宿舍。安老师也为此次比赛做了充分的预案,有效地预测到了预磨机的转速问题,让同学们在赛场上有了更充足的准备。

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参赛选手虽有提升但很快也遇到了他们的“瓶颈期”。9月19日,徐芳老师带着三位同学来到南昌大学与其他几所高校的参赛选手进行交流。当时一共有来自5所高校的20名同学参加金相实验交流会,他们进行了一次友谊赛。在友谊赛中,我校的三名同学表现并不佳,成绩相对靠后。但他们稳住心态,积极寻找与对手的差距。尹彬在友谊赛中结识了一位南昌航空大学的同学,他主动与那位同学交流,学习他的手法并且吸取经验。南昌大学的金相实验交流会后,让大家看到了自己与其他学校的优秀参赛选手之间的不足,回来后积极反思并总结经验。

转眼间,距离比赛的日期越来越近,三人的训练强度也随之加大。中秋假期过后一直到10月2日,他们三人每人每两天磨制一个样品,第一天进行磨制,第二天则“返工”。一次,尹彬就针对“20钢”这一个样品训练了整整一天。即使到了午饭的时间,因为效果仍然没有达到预期,他推迟了吃饭的时间又重新尝试了一次。实验过程虽然枯燥,但也正是因为大量的训练,才练出了三位选手的手感,提升了他们的能力。

10月初,三位选手一齐前往上海参赛。10月10日上午,尹彬作为第一组选手出战。按照大赛规则,每一个参赛高校可以安排一位领队老师观赛。经过综合考虑,带队老师和大赛的工作人员协商,将观赛名额让给了下午比赛的王栌浥同学。王栌浥将尹彬送到赛场通道的入口,有队友的陪伴,尹彬的压力也减少了很多。比赛的第一个样品正是他苦练许久的“20钢”,预磨、抛光、腐蚀和显微观察,四个步骤他早已了熟于心。按照平时训练的节奏和手法,尹彬很快完成比赛并第一个交出成品走出赛场。

下午,王栌浥参赛,因为上午已经提前看到了比赛的全部流程并熟悉了赛场,她的表现也堪称完美。其实,比赛当天,王栌浥身体突发不适,但她坚持上场参赛。她顶住身体上的疼痛,按照日常训练沉着操作,全身心投入30分钟的比赛中。她说:“当我全身心投入到那30分钟里,其实就和5分钟过得一样快。

胡天亮是最后一个参赛选手。在他的第一场比赛中打磨样品时出现了一些小瑕疵,让他有些紧张焦虑。还好老师们及时与他沟通,舒缓了他的压力。在后面的比赛中,胡天亮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按照习惯的节奏进行操作。走出赛场时,他高兴地对老师们说:“稳了!”对于这场比赛,他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10月14日,比赛结果公布,我校三位同学代表学校成功夺得全国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而且他们的个人成绩也名列前茅。“南工队”像一匹突破重围的黑马,打败参赛的几百支队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比赛打磨的不仅仅是样品,更是同学们的心智。磨样亦是“磨心”,这与机械工程学院一直强调的“工匠精神”相吻合。学校和各学院也都在大力培养“大国工匠”,力求为社会输送更多精益求精的高质量人才。

我校学子在此次大赛勇夺桂冠,为提升我校综合竞赛排名、扩大学校影响力与知名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南昌工程学院正在“更名升大”的路上步履不停,南工学子也在用实际行动反哺母校给即将“更名升大”的母校,献上最美的贺礼!(文/学生记者 王彩燕 肖文玥 刘炫 责任编辑 周冠佳 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