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中接受教育 在服务中升华思想——我校实践育人出实招、落实处、见实效

15.06.2017  13:23

近年来,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坚持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形成了党委统筹、部门联动,立足校园、放眼校外,广搭平台、多元施策的实践育人大格局。学校学工、团委、后勤等部门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个阵地两种资源,通过勤工助学、志愿服务、义务劳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实践育人融入学生资助、社区管理、后勤保障和团员青年服务社会等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接受教育,在服务中升华思想,以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由于在校期间得到了多方面的实践锻炼,我校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艰苦奋斗、奉献社会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就业时表现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能吃苦、能吃亏、能担当等特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学校就业率也长期稳居全省高校前列,连续五年在全省就业工作评估中获评“优秀”。

一、以“自我服务”为主题,引导学生参加学生社区管理

学校以“自我服务”为主题,推进勤工助学与学生社区管理的融合开展,既解决了部分贫困学生上岗难的问题,又增强了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爱校爱家的意识,丰富了思政工作实践育人载体。

1.实行设岗定责,勤工助学有机融入社区管理服务。2014年以来,学生社区在15个楼栋全面推行勤工助学学生担任楼栋值班、保洁、安保等岗位,参与楼栋管理及服务工作。学生自由报名申请参加,学生公寓按岗位需求,确定人选,优先录用贫困生,同时也聘用部分学有余力的非贫困生。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业,学校规定,所有参加社区勤工助学的学生每人每月上岗时间不能超过40小时。

2.注重监督考核,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各楼栋指派一名楼栋学生干部专门协助楼栋长负责勤工助学学生的考核督导工作以及处理勤工助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社区由专人负责监督考核各楼栋勤工助学工作情况,并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引导学生爱岗敬业;同时,把勤工助学考核情况纳入楼栋长绩效考核与奖励中,推动楼栋勤工助学管理工作向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3.加强教育激励,唱响“劳动最美”之歌。一方面设立楼栋长面对面引导学生工作改进的教育规章,另一方面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在各楼栋建立勤工助学微信群、QQ群,通过互动交流,探讨工作方法与心得。另外,创新激励机制,实行优劳优得,对表现突出的勤工助学学生进行正面宣传,推荐到学院和学校进行评优表彰,并认定一定分值的素质拓展学分,形成争优创先的良好局面。

4.强化朋辈互助,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当出现勤工助学学生因病因事请假的情况,楼栋勤工助学负责人将安排其他勤工助学学生互相定岗、互帮互助。每周末,学生公寓鼓励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带头协助做好楼栋大扫除和楼层深度保洁等工作,勤工助学学生各负其责,督导、记录党员志愿服务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楼栋长,上报学生社区负责人在学校志愿服务系统里认定志愿服务工时。

5.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工作可持续发展。学生社区制定了一系列引领学生崇尚劳动的管理办法与激励措施,如制定了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志愿服务工时认定方案、环保爱心基金管理办法,设立了友宝奖学金及雪源奖学金等,进一步规范了工作,引领了发展。

目前,学生社区在岗勤工助学学生300余人。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培育了一批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优秀学生,促进了公寓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构建了“公寓一家人”和谐关系,建立了学生公寓勤工助学和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二、以“共建共享”为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后勤管理服务

学校后勤保障处积极探索管理育人新模式,立足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生的专业特长,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参与到后勤工作中,提升学校后勤服务水平,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1.组建学生物业管理委员会(简称“物管会”)。组织物管会的学生协助后勤管理学校公共基础设施,做好卫生保洁、绿化维护、维修、监督等工作;以一定报酬招聘物管会等社团成员参与拔草、清除校园“牛皮癣”等活动,让大学生成为校园卫生的志愿者和维护者。

2.成立大学生节能减耗社团。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和学生的专业特长,选拔电气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参加节能减耗社团,让他们参与抄水表、电表、水电维修、节能减耗检查等工作,让大学生成为校园能源工作的知情者和管理者。

3.创立南昌工程学院绿色生命环境发展协会(简称“绿协”)。绿协秉持“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立足学校,面向社会,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宗旨,积极开展一系列环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倡导全校学生参与后勤志愿活动,履行美化校园、绿化环境的义务,让大学生成为环保校园宣传者的管理者。

4.组织园林等专业学生参与校园园林设计和建设。积极创建载体,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参与校园设计和建设活动,以专业训练实践育人,让大学生成为美丽校园的设计者和建设者。

5.坚持以人为本,实行工学结合、有偿劳动制度。按照学校制定的《后勤保障处点工、计量、计件用工管理规定》,学生可以在寒暑假和周末等业余时间一边学习,一边参与学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灵活参照点工、计量或计件的工作方式,顺利、足额获得劳动报酬。参与后勤服务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民生”工程,目前共有200个勤工助学的学生长期参与校园环境绿化和卫生保洁工作,大学生成为学校后勤工作的劳动者和收益者。

后勤保障处通过组建学生社团、发挥学生专业特长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后勤管理服务,坚持培养学生能力与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相结合、学生志愿服务与有偿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了学校后勤的实践育人功能,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技能,也进一步创新了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体系。

三、以“奉献社会”为主题,引导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学校坚持搭建一个平台、建立一套制度、组建一支队伍、树立一个品牌的“四个一”发展思路,突出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通过项目化运作、组织化规范、专业化支撑、信息化管理,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发展,努力营造奉献社会、实现价值的校园风尚。

1.推进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学校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于2014年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青年志愿服务电子管理系统。系统具备志愿服务信息发布、活动申请、活动认证、素质拓展学分认定、证书打印、统计分析等功能,同时系统已经与学校的电子校务系统进行集成,与学工系统、教务系统和素质拓展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工时与入党、推优、评优等工作联系起来,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科学可持续发展。

2.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和队伍建设。学校准确掌握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情况,构建完善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优化整合校内外各种公益志愿资源,大力推进公益类学生社团发展,建设强大的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已成立25个公益类学生社团,会员人数近5000人。截至目前,学校志愿服务系统共有1.7万余名同学注册为系统会员,13万余人次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获得志愿服务工时40万余小时。

3.强化志愿服务项目化建设。学校结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建志愿服务团队,设计志愿服务项目,走进基层、服务群众;还坚持开展“3月雷锋月”、“11月志愿服务月”等大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努力实现志愿服务的校园全覆盖;同时在校外广泛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创建志愿服务项目库,对优秀项目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

我校青年志愿者中有积极参加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也有参加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还有参加其他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有些累计服务时长已长达300个小时,志愿服务在我校已经蔚然成风。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近两年连续荣获“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学校多个班级荣获全省“雷锋班”称号,多支队伍荣获全省“青年雷锋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