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地方谈】 “三同” 促城乡协调发展上台阶

06.04.2016  11:16

    【摘要】“三同”建设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源,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标准,重庆如此,其他地方的城乡协调发展也应如此。城乡协调发展,只有发展相同,要素同权,生活同质,才是城乡协调发展的本质体现  

        殷建光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作为最年轻、市情也最特殊的直辖市,如何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协调发展之路?近年来,重庆不断探索,交出了自己的“答卷”(4月4日重庆日报)

        这份答卷,写满人民幸福,发展和谐,是一份美丽答卷,这份答卷的主要内容就是“三同”加强薄弱区域建设。

        发展同步。过去,城市发展快,农村发展慢,是基本现实,根本原因是因为农村没有找到自己正确的发展道路,现在,我们积极进行城乡协调发展,努力探索和发现农村发展的道路,让农村的发展速度与城市同步,甚至比城市发展还要快,比如农村土地流转搞规模经营,比如农村发展旅游,比如根据所处的功能区域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总之,薄弱区域之“薄弱”变成了一种发展资源,再加上政府政策“不取多予” “少取多予”,“促品提质”的扶持,发展同步时代悄悄走来。城乡协调,发展速度首先协调起来了。

        要素同权。过去,农村的生产要素是呆板的,机械的,被束缚住了,现在,随着土地确权工作的全面普及,农村的生产力要素有了权利,呆板机械的资源活起来了。劳动力、资本、土地,是最重要的三大生产要素。重庆通过制度创新,让这些要素在城乡、区域之间有序、顺畅流动,激发了薄弱区域、薄弱产业的活力,让薄弱区域的生产力要素爆发出强大的活力,必然促进薄弱地区的快速发展。重庆通过制度改革,盘活“沉睡的资源”,积极探索将承包地、林地、宅基地、农村塘库堰、地上种植物及大棚等纳入抵押物范围,去年全市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达到800亿元,这是薄弱地区发展的巨大资金力量。

        生活同质。城乡协调发展的最终效果是看生活有没有同质,就是城市的生活与乡村的质量是不是一样。这就需要大力加大薄弱区域的公共设施建设,根据薄弱区域的具体特点,打造个性公益服务保障,比如医疗,比如卫生,比如交通,等等。截至去年年底,重庆已建成2606个“撤并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都有相对独立的诊断室、药房、治疗室,配置基本医疗设备,而且,重庆还破除城乡户口限制,职工身份限制,建立起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机制。等等,这是都是生活同质的基本保障。

        “三同”建设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源,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标准,重庆如此,其他地方的城乡协调发展也应如此。城乡协调发展,只有发展相同,要素同权,生活同质,才是城乡协调发展的本质体现。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