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或终结2元票制 媒体称不能一遇堵就涨价
2元通票制,如今可谓北京地铁的“名片”。不过就眼下看,似乎好景难长。日前,北京市政府印发《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提出将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通过价格杠杆分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这一方案将择机出台。
该消息甫经曝光,立马引起热议。北京市人大代表宁斌还建议,北京地铁可考虑按里程计价,以2元为起步价,超过6站加价,最高票价为8元或10元。对此建议,公众更是聚讼纷纭。
以分散客流为由调价,未必出乎公众意料。事实上,自2007年北京走公交“成人4折、学生2折”、地铁全程2元的低票价路线起,调价传闻就迭出,但时至今日,它一直岿然不动,保持着全国最低值。
针对调价传言,有关管理方几度回应:如在2008年,对“低票价是奥运短时行为”的说法,北京市交通委就回应称,“低票价政策是整个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不会上涨;今年7月,公交地铁涨价传闻再度涌起,但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又回应:并未进行涨价的前期调研。
可近来,官方对调价的态度似在扭转:先是前不久,北京市人大对2014年市级财政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后,建议调整公交票价;而今,北京市政府又将地铁调价提上日程,只待具体方案出台。
对此公众臧否不一,某门户网站借机发起“你怎么看地铁高峰时段拟调价”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6日下午5时,60.5%的投票者反对调价,支持的则占到35.5%。而这舆论风向,不失为重估地铁低票价合理性的切口。
应看到,北京公交地铁调价的呼声频起,有着现实背景:“廉价票制”背后,是公共交通补贴的日益攀高。据了解,北京市2010年公共交通补贴额为128亿元,2011年为156.9亿元,2012年则达到175亿元……不难想见,若沿袭该政策,补贴额度会继续升高。在财政收入增幅放宽的情况下,若维持低票价,势必会加重财政负担。
毋庸置疑,低票价策略,确实刺激了出行需求向公共交通的转移,但在时下,票价与营运成本的“失调”,还导致公共交通处于超负荷运载的状态,也影响了营运安全性。而单一的公交服务结构对私家车出行者的吸引力,也在打折扣,其调节性的“边际效用”在降低。
基于此,在酝酿充分、时机得当的情境下,让票价因“时”制宜,没什么不可以,针对地铁客流量潮汐性特点,实行“限时段调价”,无需避讳提上公共议程。但调价可以,不等于想调就调,若没有程序正义、民意基础和配套机制托底,就单方拍板,难免引爆舆论呛声,沦为众矢之的。
就程序而言,地铁调价应经过充分讨论,怎么个调法、涨幅多大,都要进行听证,并接受公众监督,不能闭门决策。有关部门、地铁公司总叫着亏损,那就不妨晒晒收支账本,包括“一卡通”押金去向扥,不能成谜。
地铁调价,也应虑及其价格传导作用。对许多北漂族来说,地铁票价上涨,会堆高其生活成本,影响他们的租房区位选择,间接推高租房价格。所以说,调价纵然施行在即,也须拿捏好分寸,不应高得离谱。此外,还应对“价格敏感”、利益受损感强的低收入群体多加关照,适当补贴,让票价机制带些人情味。
北京欲终结地铁“2元时代”,名义是缓解人流拥堵。但在井喷的“地铁出行刚需”面前,其意义只能是寥寥。要分散人流,终究须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为前置条件。在当下,公共交通运力、公交线路设计等因素,也造成公众对地铁低价的依赖。在此情况下,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应跟得上民众期许的节奏。比如说,增加夜班公交、地铁营运延时;增强运力,纾解营运资源紧张;优化线路设计,让民众少些“转车”的折腾……北京地铁缩短发车间隔、加快线路建设,也正着眼于此。
说到底,地铁调价,须有前提地“调”。公共交通,理应注重普惠性,而低票价,又已是北京的“首善招牌”,在此语境中,公交地铁票价上的风吹草动,必须考虑到民众接受度,在广纳群言中,获取“调价”的民意公约数,而不能陷入“一遇堵,就涨价”的治理误区。佘宗明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