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出新城——看南城如何建设宜居宜业产业新城

13.03.2015  14:06

近年来,南城坚持“大手笔城市定位、大气魄城建投资、高品位城区开发”,按照“以产育城、民本建城、文化美城”的思路“”亮现代城市,实现新城区上档次、老城区添品位,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一个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正悄然崛起。到去年底,该县中心城区已建成面积达17.9平方公里,人口达17.46万人,城镇化率达56.1%。

抓牢核心点:以产育城

新年添新喜。春节期间,从宁都来南城做电脑配件生意的李晓明花费40多万元,在新建的王府大街购买了一处房产,决定举家搬迁至南城。他说:“南城这地方环境好、交通便利,商业气息浓厚,特别宜居宜业,所以我选择南城当第二故乡。”据了解,仅去年,该县存量房中就有近两成房源是被像李晓明这样的外地人给买走的。

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是缺乏后续发展空间的‘空壳城’。”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该县把积极构建具有强大项目拉动功能和产业带动功能的新型城市体系作为核心点,筹措4亿元资金修建了盱江步行街、建昌大道商业街、城北餐饮休闲广场、金山口汽车城等10多处商业中心,并引进了投资10亿元的百旺电子商城项目,使南城的商贸规模、档次、业态、功能得到大大提升,一跃成为赣东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同时,该县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大手笔建设万亩河东工业园,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产业基地、服装鞋帽生产基地、食品医药加工基地等,推动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目前入园企业总数达196家,吸纳就业人员1.5万人。

该县还按照“园中建城,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投资12亿元建设凤凰新城,目前新城道路已投入使用,商业综合体基础工程已完工,广场、小学、幼儿园等正在加紧建设,一座能容纳3万人,集行政服务、酒店商务、教育医疗、生活住宅、休闲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园区新城已粗具雏形。

构筑支撑点:民本建城

每当晨曦微露或华灯初上之际,在南城城区的登高公园、盱江滨水文化广场等地,处处可见市民健身娱乐的身影。“家门口有个公园就好像有了个‘后花园’,既能健身又可解闷,政府真是办了一件大好事!”近日,正在市民广场健身的张云霞大妈高兴地说。

城市建设也是民生工程,必须尊重民意,让老百姓满意。”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南城县把民生作为城市建设“指挥棒”,通过实施城区路网改造、绿化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一批民生项目,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投入1.5亿多元用于城市路网建设,全面完成了富民路、盱江北路、泰伯路、迎宾路和206国道金山口段市政综合工程等10多处路段建设,形成了“五纵四横一环”的城区交通网络,并拿出120余万元对老城区的南、北街路面,人行道及72条背街小巷进行彻底改造。做好综合农贸市场、胜利西路农贸市场、县中心幼儿园及胜利堤防护工程、廉租房二期工程、污水管网建设等20多个与经济发展、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建重点工程项目。此外,大手笔启动了河西旧城改造工程,采取就近安置的方式,规划了9个旧城改造安置点,建设安置房、公租房3846套,面积37.2万平方米。目前,该县已有80%以上的旧城改造征迁户搬进了新房。

找准结合点:文化美城

走在新修的全长3公里的南城河西滨水王府大街上,戏曲记忆、健身步道、书法之路、盱江码头、朝阁望乡、南城皓月、朝门逆辉、南城春晓八个主题景点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带盱江歌舞歇,行人虚说小南京”的昔日盛景。

南城是“福寿”文化、“建昌帮”药学、天下第一楷书的发源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该县注重在延续历史、彰显个性上下功夫,围绕“打造赣东南历史文化名城”的总目标,认真梳理城市文化脉络,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精品工程之中,通过“护其貌、铸其魂”,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城市文化魅力,成就城市人文新厚度。投资近300万元对仙都观鲁公碑亭、麻姑洞天福地牌坊、民间文化陈列馆等进行修复,整修了聚星塔、上唐明清古民居、临坊王家祠堂等一批文物古迹,并拿出近亿元先后在城市核心景观区建设了盱江书院、在滨水公园按原貌复古建起了“建昌帮”塑像、在市民广场设立了南城益王府历史文化墙、在宋城墙旧址兴建仿古一条街……通过打造精品、串珠成链,南城以文化美城赋予了城市新气息、新韵味、新活力。(彭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