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家是什么:一种味道 万般乡愁
团圆年团圆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无论身在何处,过年的时候,都会想着与家人团聚。对于在海外的华人来说也不例外,在春节到来之时,也要像国内的亲朋一样,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今天,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家是什么》,我们走进美国洛杉矶的一家中餐馆,在海外同胞辞旧迎新的相聚中,体味他们对家的思绪。
一扇大红门,一块中文招牌,在美国洛杉矶的风景里,总会引人多看两眼。每年1月下旬的时候,这家中餐馆照例会挂起红灯笼,像是在提醒当地的华人,远在地球那头,近在他们心里的中国,要过年了。
虽然离着除夕还有好几天,年夜饭的准备却早就开始了。
餐厅厨师 孔红卫:龙虾、红烧肉啊,到时候放在蒸笼里蒸一下,年夜饭还要备呢,这些还不够。
餐厅服务员 杨坤:大年夜的预定单第一轮5点到6点半的已经全部满了,这边是6点45到8点15分的已经全部满了,肯定会满,不用担心,年年都这样。
在异国他乡,一顿年夜饭能打开每个人对春节的味觉记忆,那些热闹的年俗在他们脑海里更刻下了有声有色的年。
餐厅服务员 吴振宇:我小时候住在城隍庙,那时候过年太热闹了,整个街上全是放爆竹的,车都开不进来。
虞清:尤其是农村,大家庭那个春节欢庆热闹,然后敲着鼓,大家家家挂着灯笼那种感觉。
邹庆国:十多岁的时候在香港(吃)年夜饭、拜年、放炮仗,很过瘾。
白彧:过春节总是放鞭炮,然后吃饺子,一家人在一块儿看春晚,嗯,对,看春晚。
对于更多在海外的华人来说,这样重要的时刻,心只会回到一个地方,那就是家。
熊安娜:每到节假日的时候会特别想念,因为从小的时候有经历过的一些事啊,见过的一些人,吃过的一些东西,好像在这里,不管你怎么精心地做,都做不回来那种味道。
36年前,初到美国读书,熊安娜独自度过了第一次在异乡的春节。
熊安娜:控制不了情绪想家嘛,想家的时候,肯定会有这种情感上的流露。
记者:那时候您多大啊,第一年来的时候?
熊安娜:21岁,20差不多。
记者:是自己来的吗?那时候家里人,父母都没有过来。
熊安娜:对。
记者:那你怎么过的?那一年你记不记得?
熊安娜::其实我是自己去给自己做饺子吃,然后我还多做了一点拿去给旁边的外国人吃,然后我又告诉他们说我们的节日,我越说越高兴,外国人看到我,那时候还是年轻嘛,看到这个小女孩,中国来的小女孩英文不好,但是手舞足蹈的来形容她家乡今天的过年。
就是这个英文不好的中国女孩,一步步在美国完成学业、工作、成家。但是到了春节,熊安娜的目的地还是只有一个。
熊安娜:如果说有一个大的家才可以有一个小的家,才会有每一个人的幸福生活,所以呢,在我们海外的人每次讲到家,可能很自然而然就想到自己原根原土的地方,都会这么想,中国。
家是国,国也是家,是你不论去往何方,都不会遗忘的地方,哪怕细微之处,也无声陪伴。
金嘉纳:(名字)中间那个字是按一定的规矩排列的,按辈分排列的,恪遵祖训,家国思存,就是要遵守祖宗的教导,家和国家才可以存在,这是我们的家族起名的中间那个字,所以她的名字。
中国人把自己的家国情怀,就这样写进了名字,留给了记忆,镌刻在了生命里。
还在忙碌的小伙子叫高欣,端菜、盛汤,虽然一个中午都没能停下来休息,但是脸上一直都乐呵呵的。
餐厅服务员 高欣:母亲前一段时间刚来,过完春节再回家。
这一次是高欣来美国7年中,母亲第二次来看他。
餐厅服务员 高欣:(母亲来得)不算多,很想念她做的菜,(妈妈)帮我包了很多馄饨,做了很多粽子给我备着。
妈妈的爱,支撑着高欣独自一人在外闯荡。
记者:你认为家是什么?
餐厅服务员 高欣:我认为家的话,是妈妈做的菜吧。
对于同样在这里工作的朱爱娣来说,对妈妈,除了思念,更多的是愧疚。
餐厅服务员 朱爱娣:最遗憾的事,我就是不能照顾我的母亲,因为我爸爸已经去世了,所以我就觉得我很对不起我妈妈。
虽然不能常常相见,但是母亲在,家就在,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就一直都会在。
餐厅服务员 朱爱娣:有母亲在这个家才是最温暖的,如果母亲不在的话这个家庭就缺少温暖,不管怎么样,现在我也是母亲,但是我还是需要母亲在我身边,好像有母亲在我身边,我就觉得胆大,什么事都敢做。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而转身成为人父人母,家,就是儿女身处的地方。
忙碌,奔波,为生活,为未来,不管走多远,总会有停下来的一刻,回头寻找家的踪影,那里有爱,有回忆,更有欣慰与期待。
蔡仁美:出国了几十年,最难过的最让我伤感的也就是找不到家了,找不到家了,因为出来之后回去的话全都变了,有好多年轻的(人),但是作为我内心来说,没有办法不留恋我的家。
抗战老兵杜重石女儿 仇丹绮:我父母亲都没有了,所以啊我现在每年都还是要回去,给我爸爸上坟。
爱国将领张治中女儿 张素久:我父亲关心我们的家庭,关心长辈,关心我的母亲,也非常关心我们孩子的教育,现在春节来了,我也感到很欣慰的是,我们国内的年轻人能够更重视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怀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每一个老百姓都觉得相互之间都是关怀的。
撤掉了刀叉,没有了英语,在大洋彼岸的这家中餐馆里,随着暖暖的灯光被点亮,一副碗筷,一口乡音,让这些游子们坚守着五千年传统,不约而同地在这一天迎接春天,回味充满亲情的乡土眷恋。这种情思凝结成一个“家”字,镌刻在每个人的生活里,每个人的心里,在脚下的土地上,也在不变的思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