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弋阳样本”

13.04.2016  13:51

谋变求新生  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弋阳样本

  “我大前年把儿子送到了上饶中学去念高中,但是周围的人都说弋阳这几年连同高中阶段的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办学环境整体提升上来了,所以在高一下学期我把孩子转回到了县一中就读,刚开始其实还是有些担心,可孩子两年多来在品学方面的优异表现已打消了我当初的顾虑。”家住弋阳县城的李建军欣慰地表示,“相信孩子今年在家门口参加高考一定能考出一个好成绩。”像这样信任弋阳教育的事例还有很多。

  “然而就在2013年,家长对弋阳教育还并不信任,升入高中的中考成绩前100名学生中,有超60%跑到县外去就读,家校关系极为紧张。之前,整个县的校风教风学风消极懒散。”弋阳县教体局局长方华坦言过去心情依旧沉重。

  也正是因为有了信任,弋阳县乡村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近3年来,大量农村学生从县城学校倒流回乡村学校,如三县岭小学学生数从2013年初的1300余人增至现在的1900余人,曹溪中学学生数从2013年初的500余人增至现在的800余人。

  家长现在建立起的信任、树立起的信心不是平白无故得到的,而是缘于弋阳教育在困境中重塑、在创新中崛起。2013年以来,弋阳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人才强县、科教兴县战略,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予以优先发展,真情投入、真抓实干,推动了弋阳教育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就让我们通过这段文字和数据,细数弋阳教育创新发展的印记,聆听弋阳教育铿锵前行的足音。两年多来,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中,10人获国家奖,138人获省级奖,219人获市级奖;初中学生三年巩固率提高了6.34%,每年减少100余名学生提前走入社会;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中考平均分和合格率居上饶全市第2名;2014年高考一本录取率、二本录取率和万分人口录取比例三项指标取得全市第4名好成绩,2015年依然保持全市中上游水平,其中县二中的艺术高考稳居全市前列;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安装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带宽达到30M,县城中小学校带宽达到100M)、教育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用于农村校舍新建、改建、维修资金达2.68亿元,新建、改建校舍面积10.56万平方米,维修校舍面积6.82万平方米;全县民间教育促进会和民间爱心人士,为学校捐款捐物累计达1000万元以上;校建、安全、教师培训、家校合作、语文主题学习、推进大阅读等全国、全省性工作现场会相继在弋阳县召开;等等。

  弋阳县“真做教育、做真教育”,如巨石投水,激起朵朵绚丽的浪花: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模式得到中央电教馆的高度赞许;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获全国先进县,并在全国总结上作典型发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改被评入全国先进实验县;家校合作案例入选全国教育学会家校合作部10个精选案例;留守儿童工作成为教育部联系点;教育“三通两平台”信息化建设被列为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工作试点县;家校合作工作被列为省级区域家校合作试点县;教师本土化培训被作为全省培训项目试点县……

  显然,曾经薄弱的弋阳教育,正骤然发力,谋变求新生,开始在全省乃至全国崭露头角。如今,地处赣东北的弋阳县已蜕变成教育创新发展的“实验田”,所形成的“接地气”经验做法让人耳目一新,为步入“深水区”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做规范  改评价  打造弋阳教育的新常态

  就在3年前,因家长盲目攀比“跟风”,追求让子女进城就读赚面子,弋阳全县非正常跨学区择校入学现象日趋严重。2008年至2012年,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数从14607人增至20141人,4年间平均每年以1385人的速度陡增。特别是2012年,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人数负荷达到历史最高峰,已远远超过城区学校的容量。

  随之而来衍生出了很多严重影响教育健康发展的乱象:社会人员甚至教师参与托管,有的个人托管人数成班;城区有限的教育资源被挤占,而农村乡镇学校教育资源又闲置,造成浪费;真正进城务工、经商等人员子女需要在城区就读很难挤进城区学校的大门;农村学校优质生源流失严重……

  为了治理失衡的教育乱象,还弋阳教育一片蓝天,弋阳县及时出台《城区中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意见》予以规范县城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行为,同时把规范城区招生工作上升为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并由县政府牵头,城管、交通、人事、房管等职能部门积极联动,对申请需要进城入学的孩子的家长身份进行细致认定,让真正进城务工、经商、购房等人员子女能够就近入学。

  实施规范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两年多来,制止了非正常跨学区择校入学2000余人,解决“三类人员”子女进城入学2400余人。城区学校班额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新生平均班额基本在55人以内达到省定标准,大班额化解成效非常明显,遏止了县城资源优质校非正常膨大,促进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

  考风反映着校风。规范考试既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也是对教师进行诚信教育。2013年以来,县教体局对县一级组织的各类考试,都以“中考”标准来组织实施,制定了《弋阳县县级(校级)考试工作手册》,对命题、考试、评卷、查卷全过程予以规范。此外,还对中考体育和理化实验操作加试方式全面改革。评分教师在整个考试过程中不接触考生的考试序号和姓名,考生加试成绩当场告知并及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有效杜绝了人为因素影响,维护了考试的公正、公平、公开,端正了学风和教风。

  方华认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关系到教育经费支出是否合理,关系到教学成本能否降低,关系到教学成果能否有效提高。他说,摸清全县学校的财务运行情况,强化教育经费管理和监督,推进财务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是建立公共财政和教育良性循环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2013年起,弋阳县开始力推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若干规定》,对学校财务支出,实行“谁签字、谁负责,谁举债、谁偿还”制;学校财务检查,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制,将财务管理责任真正落实到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规范公务招待。加强教育债务偿还力度,有债务的学校在公用经费中提取不少于10%的资金用于偿还学校债务。组织人员对全县公办学校财务进行全面审计。对财务管理不规范的个别学校进行了重新审计,查找问题和责任,约谈学校校长和财务人员,指出整改要求。

  在抓好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同时,弋阳县也在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上进行了实质性的矫正。针对少数教师不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有偿家教、有偿托管、违规补课的失德行为,全县于2013年6月召开了声势浩大的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制定出台了《关于治理在职教师有偿家教、有偿托管、违规补课的若干规定》,成立了监督在职老师“有偿家教、有偿托管、违规补课、无序招生、有偿招生、乱订教辅”等六种行为的工作小组,由县局安排精干力量,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坚决做到有案必查、查实必究,始终保持严管高压态势。与此同时,全县所有中小学校与教师都签订了禁止有偿家教、有偿托管、违规补课承诺书,不定期通过信息平台,提醒教师不得触碰这根“红线”。

  “治理工作刚开始时,很多教师想不通,认为有偿家教、有偿托管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家长有这种需求,局里这样做是在‘卡’教师、‘整’教师。”方华说,但通过一段时间耐心细致地宣传教育,最终使绝大多数教师深刻认识到,开展治理工作治理不规范行为是为了关心和爱护教师,是为了维护教师的尊严,是为了提升教师和教育的社会形象,从而得到了拥护和支持。

  道德上的自律,加上规章的约束,从而有效建立和维护起了弋阳整个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两年多来,全县未接到一起家长因上述六种行为的来信来访,不少家长给予了从未有过的好评和赞誉。

  以往,弋阳一个中小学校的副校长干得再好,也很难有机会当上正校长,如实现这种跨越,无异于“破格提拔”,因为横亘在这两者之间的障碍不是能力,而是所谓的级别差异。现在,弋阳县全面推行教育去行政化,就是打破这种用人障碍,让“能者上庸者下”“不拘一格选人才”变成现实,引领校级领导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激发起干事创业、真心做教育的前行动力。

  2013年下半年,弋阳县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长管理的试行办法》,要求校级领导必须坚持深入教学一线,全程参加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做教师的表率,对校级班子上课、听课、评课进行严格规定。紧接着又出台了《弋阳县中小学校(园)综合评价方案》,对学校和校长工作,从校级领导集中考核、学校教学质量、各股室对学校(校长)日常工作完成情况评价、教体局机关人员民主评议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结果,作为校长任用、评优、评先的依据。

  说到做到,不放空炮。2015年初,全县36名非科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通过四轮综合评价,6名处于末位的校长被免职,6名考核总分居前六名的副校长被提拔到校长岗位。这种敢为教育事业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胆识和气魄,犹如春风化雨般,给全县大部分校长的办学理念带来了更新,并培育出了一批具有教育情怀、有自己办学思想的“独立法人”,如育才学校的郑亚雄校长和逸夫教育集团的李向明校长,在北京参加“新学校领袖训练营”作办学经验介绍,得到了国家督学、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高度肯定。

  科学的教育评价,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强大的激励作用。也正是对教育评价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弋阳县紧紧把握教育发展规律,与时俱进深入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去年,弋阳县开始实施发展性和多样性评价,建立起“学校基础性办学水平评估”与“学校发展性办学水平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由学校自行组织本校教师,对照《基础性办学水平评估细则》,对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自查自评。自评合格后,学校向县教体局申请“发展性评估”。在“发展性办学水平评估”中,教学质量评价由只关注分数和优秀率,突出了控辍率、后20%生均分、关爱率,以及每学期的学生艺术、体育、实验能力、英语口语、课外阅读、书写水平等综合素养的监测。

  而对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评价,实行的是  “申请式、展示式、突击式和常规式”四种形式改革。“申请式”“展示式”的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对象、检查时间都由学校自行决定。如学校没有自行选定的则由管理部门采用“突击式”“常规式”。教育常规评价改革从“”你“”你“”你到“”你转变。“通过评价方式改革,把评价变成了帮助、变成了交流、变成了培训,让我们能看到学校、老师更为真实的状态,为管理部门提供更准的情况,实现了学校‘自我规划、自我诊断、自我改进’。”  弋阳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周立军如是说。

  搭平台  树典型  架设弋阳教育的新舞台

  弋阳县政协主席陈康有着浓浓的教育情怀,此前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分管教育多年,在教育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那些所谓的“乖学生”“好学生”,不是被老师管住的,而是这些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同老师的要求合拍了,同向同力同步了,学生与老师成了朋友。所以,教师一定要跳出“”的思维方式,一定要用专业精神、专业素养来思考和面对教育。

  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提升全县教育人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重塑教育人的职业理想、教育情怀,也因此成为了唤醒校长、教师心中的“”和“”,唤来弋阳教育的春天,培养一批“领头羊”的明灯。

  在弋阳,从2013年开始,教师培训成为了着力推进教育发展升级的一项奠基工程,每年的寒暑假,都会对全县校级班子和教师进行大规模的专业化本土培训。方华带头开班讲座,他先后举行培训讲座60余次,成为全县培训人数、培训课时最多的授课教师。

  在此影响下,全县270多名局领导、校长、教师陆续走上了培训讲台。两年多来,共举办教师本土化培训近400场,培训教师73000余人次,培训150000多课时。以“用身边的人培训身边的人,用身边的事感动身边的人”为形式的教师专业化本土培训,迅速地成为了弋阳教育一大新特色。

  此外,弋阳县还改革外出学习人员的选派方式,把外出学习由原来的指派式转变为竞争选拔式,让真正想去学习的教师得到学习的机会,把培训变成教师成长的福利,真正做到从“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的角色转变。两年多来,全县先后选派50余批次校级领导和教师,分别到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杭州、武汉、南昌、徐州等地学习,人次达到1000人以上。在外学习期间,学习团队每天召开一个小结会,每人每天写一篇培训日志。学习结束后,学员在全县集中汇报会和学校教师会做学习汇报,并接受与会人员的不记名评价。通过这些措施,由只注重“训中”变为“训前、训中、训后”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杜绝了外出学习“去时很感动,听了很激动,回来没行动”的弊病,使外出学习效果实现了扩大化和最优化。

  为了给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也提供更多分享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弋阳县陆续建立起“家校合作协会”“班主任工作协会”“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协会”“名师工作室”“教育梦龟峰读书联盟”5个协会,县教体局班子成员每人牵头带一个协会,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广泛吸纳一线教师参加。同时,开办融入弋阳文化符号的区域教育品牌“叠山书院论坛”,每两月举办一期,每期论坛一个主题,至今已举办9期。更让人称道的是,论坛还引进了“微信平台现场互动”  等新元素,采取“案例式”和辩论对抗赛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让更多教师参与到分享读书心得体会、探讨教育方法中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更胜于言教。弋阳县积极采用“个人申报、单位(或他人)推荐、网络投票、组织审核”评先方式,不断发现、挖掘广大教师身边的优秀典型,相继开展  “最美教师”、“教师楷模”、“伯雄园丁奖”等重大表彰活动,并组织拍摄先进教师事迹宣传专题片,在县电视台和教育电视台巡回播出。2014年,评出了弋阳县首届教师楷模25名,每位教师奖励1万元;2015年,评出了“伯雄园丁奖”30名,每人奖励5000元。同时,为了共同分享教师的光荣与幸福,邀请了楷模家属同台接受表彰,这在全县教师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全国优秀教师李凤英,省师德先进教师超龙、赖存梅,省模范教师周冬和,以及甘于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王金珍、方老儿、管启有、谢真东等一批最美乡村教师被发掘出来。这些先进教师代表给弋阳教育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正能量,感动了很多人,影响了一批人。

  如今,教师们课余议论打麻将的越来越少了,讨论教育教学的越来越多了。弋阳教育者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广借力  造氛围  构建弋阳教育的新生态

  陈康说,弋阳教育这三年做到了4个借力,一是向政府借力,让教育成为政府的“新亮点”;二是向家长借力,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合伙人”;三是向社会借力,让教育成为社会的“大事业”;四是向同行借力,让同仁成为教育的“参谋者”。

  教育要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正确领导、关心和支持。如何让领导更加重视教育工作?方华认为,要赢得到上级的更加关爱和重视,首要的是把教育做出成绩,做成政府政绩的亮点。

  2013年以来,弋阳县在家校合作、老师本土化培训、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可喜成绩。2014年、2015年,迎接全市科学发展考评,教育成为县政府得分最高的职能部门,成为了政府工作的亮点。因此,也吸引了县四套班子领导相继来调研,先后解决了非义务教育教师的绩效工资、教师职称高职低聘、教师编制配备等阻碍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加大,编制不足矛盾有效缓解,为推动弋阳教育进一步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好的教育是家庭与学校的完美结合”。从2013年开始,弋阳县格外注重学校与家庭之间的通力合作,县教体局要求,全县各中小学校积极拓展家校合作空间,帮家长搭台子、找位子、寻路子、想法子,让每位家长都有参与学校工作的机会,让家长成为学校大家庭中的一份子,不让家长成为看客。

  县一中、县二中、曹溪中学、三县岭小学等多所学校,邀请家长来校值日、参加监考、做路队管理员和食堂管理监督员,中畈中学等学校建立“家校大舞台”,每年送戏到乡村,与村民同乐;方志敏中学、县一幼、县二小等学校请家长参与学校节庆大联欢等等。借助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全县刮起亲子阅读的旋风。逸夫教育集团、县一小、县二小、县一幼等学校还开展了“我给父母洗次脚”“亲子接力赛”“亲子环保时装秀”“亲亲大自然”等亲子活动,让亲子活动成为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润滑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乡村中小学校留守儿童比例较高,家长平时在外务工多、到会率低的这一现实,弋阳县积极创新家长会形式。叠山学校、曹溪中学等学校纷纷建立“班级微信群平台”,方便老师与家长们的即时联系;圭峰中学连续两年把家长会开到了家长们务工集聚地浙江义乌和浦江,并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拍成视频,给家长一个直观地反馈,同时又将家长们在外工作、生活拍成视频带回给孩子观看,让他们体会父母在外务工的艰辛。

  “哪个当父母的都盼着自己的孩子出色,哪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上进,家长、老师都有着共同的目标。”一谈起家校合作给孩子成长带来什么益处,曹溪中学校长汪水辉深有感触地说,当学生感到老师和家长都在为自己的学习而协同努力时,孩子们会因为多方的共同关心而产生极大的鼓舞,激发向上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育从来不是“独行侠”,需要更多的同路人,需要社会各界的了解、理解、信任和支持。为了使社会各界人士全面了解弋阳教育,创新学校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县教体局从县、乡、校三个层面建立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离退休老同志、高知联会员、社区代表、企业代表每学期巡查教育工作机制,让他们现场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感受学校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清风正气,也让他们因了解学校而理解教育、信任教育和支持教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弋阳,全县已成立了20多个民间教育促进会,每个促进会积极筹措资金。与此同时,全县还兴起了个人捐资助教热,多位成功人士、爱心人士捐资捐物,积极为家乡教育发展添砖加瓦。两年多来,社会捐款捐物已达1000万元以上,如江西科技学院董事长于果先生在前些年为一中蓝天大楼捐助100万元的基础上,又再次为学校捐资100万修建操场;逸夫小学家长为学校捐款47万多元建塑胶跑道;朱坑企业家童金星带领本村成功人士成立上童教育发展基金会,为家乡上童小学捐款57.83万元,他个人捐资20万元,新建教学楼和设立师生奖学金……

  付出与收获同行,肯定与鞭策同在。短短两年多,弋阳县教育人以开拓的精神、创新的举措,走出了一条别有新意的教育发展之路,亮点纷呈,特色彰显。2015年以来,先后吸引了山西晋城,河南洛阳,山东滨州、泰安、无棣,以及江西赣州、芦溪、铅山、德兴、万年、横峰、永丰、乐平等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前来参观学习。据统计,期间来弋阳县进行学习考察人数达3000余人次。

  每每有外地教育同仁来弋阳考察,县教体局都要派出本县学校不同层次的人员随团参加考察,并要求随团参加交流学习的人员与客人多交流、多探讨、多互动,注意倾听牢记客人的宝贵工作意见;另一方面学习借鉴本县对外展示学校的先进做法,思考展示学校还存在哪些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弋阳县教体局综合股股长崔之盘高兴地说:“借助外地教育同仁前来交流的机会,我们学校的管理、教育人的专业能力、服务意识生都得到了提升,师生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展示,切实把对外展示的过程变为推动弋阳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

  采访手记:

  几年前,弋阳县城乡教育发展严重不均衡,年年优质生源不断流向县外,高考成绩不理想,家长和老师之间互相埋怨、指责的现象愈演愈烈,似乎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社会对教育也是怨声载道。而如今,城区学校班额人数大幅下降,大量农村学生从县城学校倒流回乡村学校,乡村学校比城区学校建得漂亮,高中优质生源流向县外现象明显减少,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家长和老师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氛围日渐好转,全社会支持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

  在弋阳采访的短短两天之行,不仅亲眼目睹了近年来弋阳教育以“优质+特色+均衡”为导向,坚持走内涵与外延协调发展的道路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而且切身感受到弋阳教育人秉持“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的教育理想,怀抱“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可能”的教育情怀,在实现“让弋阳的教育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让弋阳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良好的教育、让弋阳的教育成为弋阳人的骄傲”教育目标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精气神”。

  弋阳县教体局局长方华多次袒露心迹:“教育应该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应该提供一种什么样的服务?应该怎么样让老百姓在教育中看得见、拿得着的实惠?教育要怎样回报社会,再让社会来反哺教育?”这些思考恰恰体现了弋阳教育人敢于探索、善于探索、乐于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其终极目标在于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有出路、能成才。办人民满意教育就应当有这样的不懈追求。弋阳教育人正是遵循了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调动起校长办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使得弋阳教育涅槃重生,开创了“让学生乐学,让教师乐教,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崭新局面。

  “要把教育办成最大的民生事业,要真正办到老百姓心坎上。”弋阳县委书记谢柏清掷地有声的这番话,让人们对弋阳教育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