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GDP增长7.7%:增长了一个土耳其

10.02.2014  19:14

  2013中国GDP增长超达49000亿元,折合成美元要超8100亿美元,这恰恰是土耳其一年的GDP总量,还略有超过。2012年土耳其GDP总量7880亿美元。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7.7% GDP增长的底蕴,以及实现这一成绩的意义。但也并非全是喜讯。第三产业猛增暴露出产业空心化的顽疾;数量上达到美国GDP总量的60%,更多只是数字游戏,曾经全球第二的前苏联,如今已烟消云散。解读7.7%,读到更多的是经济形势的复杂与严峻

  “事非经过不知难,事经比较知不易。”在1月20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面对中外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7.7%,就是这个简单的数据令马建堂发出了上述感慨。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GDP增长7.7%,高于年初7.5%的目标,中国GDP总量达到56.8845万亿元(约980兆日元)是邻国日本GDP的两倍,相当于美国2012年GDP总量的60%。这让不少人松了一口气。

  2013年,虽然发达经济体有企稳回升的迹象,但依然步履蹒跚,国际经济大环境并不好,同样,国内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各种矛盾交织,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负重前行。7.7%,7.5%,7.8%,7.7%,回看2013年四个季度的GDP增长曲线图,就可以想象一下,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与严峻程度。

  空心化迹象显现

  新公布的GDP数据虽然轻松击破了“硬着陆”论调,但隐忧也十分明显:根据本次公布的数据,一项指标夺人眼球,2013年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到46.1%,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的良好表现却暴露了如今中国经济的一大顽疾,即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如今第三产业的突出表现主要是由于房地产的贡献,现在高兴还为时过早。”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表面上中国GDP经历了有惊无险的一年,但一系列的数据背后却反映出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转型困难等问题。

  孙立坚强调,“数据的平稳并不能说明中国经济已经转好,未来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回归实体经济才是中国经济稳步向上的根本。

  “如今整体世界经济情况还处于低迷,出口不好,加上转型的阵痛,企业尤其是不少民营企业现在正经历着无法赢利的痛苦,因此都把投资房地产和金融作为赚钱的主要方式,这是非常大的问题。”孙立坚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如今的服务业占GDP比重可观,但其中房地产的功劳不可小觑。服务业的多样化和创新还远远不够。而随着“三公消费”被禁、房价持续上涨等问题,中国的内需十分疲软。“有钱人去海外消费,剩余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被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所禁锢。这对服务行业的多样化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也会影响就业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