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对“抄袭”宣传片应启动独立调查
5月27日,迎来110周年校庆的复旦大学发布新版官方宣传片《ToMyLight》,在引来一片点赞后,有网友发现该宣传片与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的宣传片《Explorer》有许多相似之外,甚至有复旦校友直言“感到羞耻!”
面对质疑,复旦大学回应称,该宣传片根据该校2005级毕业生乐娅菲的事迹改编而来,从机舱失速到她醒过来,从她飞翔梦的实现到回到机舱,都是一点点头脑风暴出来的,和东京大学的宣传片完全不同。
也许确实是“巧合”——复旦和东大都想到一起去了,但从创意到画面,都这么相似,校方再这么以独立创意来回应质疑,可能很难消除公众的质疑。毕竟,两部宣传片就放在那里,把两部放在一起看,越是校方宣传这是“美丽科幻+人性叙事+硬朗大片”,越是会让人浑身不舒服。
至少从宣传角度,这一引起抄袭质疑的宣传片,是不适合再做宣传片了。复旦校方应该对此进行评估,以决定是不是还把这作为学校的宣传片继续使用。如果东大校长也来出席复旦的校庆,看到这一宣传片,会是怎样的感想。还有,此片已经在校友中引起质疑,学校不能不顾师生和校友对此的反应,一意以“坚持”的姿态,来确认没有抄袭。或许在校方看来,不再使用,便被“坐实”抄袭传闻,这并不是理性的态度。
在笔者看来,复旦要正视这一宣传片被质疑抄袭的事件。虽然大学制作宣传片的创新性和学术查新不同——学术研究要事先进行查新检索,看是否已有人做过这一研究,并已取得成果——但作为大学宣传片,也必须有独创之处。两所不同的大学,居然一样的创意,很难让人不怀疑,是否存在借鉴,甚至抄袭,毕竟全世界的一流大学就那么几十上百所,学校的宣传片就那么几十上百部,几十部中就出现创意完全一样的,这重复的概率也太高了。要说制作者在创作时没有看过国外大学的宣传片,也难让人信服。通常,制作者要事先收集其他大学的宣传片,这是制作者必须做的功课。
建议复旦校方针对质疑,组成由媒体代表、校友代表共同参加的独立调查组,对宣传片的制作进行独立调查,调查校方负责部门和委托的制作公司,是否在创作、交流时,提到东大的宣传片,或者某个主创本人看过东大宣传片,偷偷把其创意移植到学校宣传片制作中,其他人没有看过,觉得不错,于是卷入了帮助其完成创意抄袭的制作中。
只有独立的调查,才能消除质疑。这也是一所百年名校,应该有的负责任态度。事实上,如果学校能高度重视这一事件,严肃调查、处理,这也是对学校的另一种宣传,对待任何抄袭都一丝不苟;而如果学校就采取回避的态度,不去追究抄袭的真相和责任,还坚持播放,那么,宣传片的负面效应会更大。有网友则表示,“抄还是没抄,侵权还是没侵权,都不重要了。关键是吃相难看。一个宣传片被这样质疑,与它的初衷就南辕北辙了。创作团队无论是否该在道德层面被谴责,至少它这件事做的,是确定无疑完全失败的。”对此,笔者一半赞成一半反对,赞成其对宣传片的效果评估,即目前的宣传片起到这样的宣传作用,实质是失败;而反对的是,还要追究是否抄袭,这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所在。
这一事件也提醒其他大学,在进行学校宣传时,创意很重要,但创意也有知识产权,不能拿来就用。在发达国家,按照学术界的通行规则,一名学者的一个想法说出来之后,如果启迪了他人的研究,原创还是归于说出想法的学者,这种对思想、创意的尊重和保护,才激励了创新和创造热情。我国大学要成为社会的思想库,必须有这样尊重创意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