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40多万户困难群众告别危旧土坯房
新房取代危旧土坯房
塑钢窗、琉璃瓦、乳白色墙面、瓦灰色挑檐、单门独院……6月24日,记者在南康区浮石乡罗坳村伏潭埠社区看到,一幢幢徽派风格的楼房掩映在青山碧水中,取代了以前参差不齐、破旧不堪的危旧土坯房。“在土房里住了20多年了,现在能住上‘别墅’,真是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今年32岁的罗坳村村民韩峰提到自己的新居,言语里始终传递着幸福和感激。
“早些年,一家人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土坯房里,房子因年久失修,墙体开裂,房梁发霉腐烂,房顶的瓦片也破碎不堪,冬天寒风直往屋里窜,刮风下雨时全家人都提心吊胆,担心房子会垮塌。”韩峰向记者回忆着以前的住房情况。
韩峰告诉记者,过去的伏潭埠有成片的危旧土坯房,隐患重重。《若干意见》出台后,伏潭埠被列为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示范点。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伏潭埠破旧矮小的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规划统一、整洁有序的新社区,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社区配套建设了休闲广场、文化功能室和便民服务点等公共服务设施,通组、通户的道路也进行了亮化、绿化以及硬化,为村民营造了一个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如今的伏潭埠社区,新盖的楼房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路旁还种有花草树木,孩子们高兴地在小区广场玩耍游乐,老人们在一起下棋、跳广场舞,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作为土坯房改造的示范点,伏潭埠民居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乘着《若干意见》出台的东风,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苏区振兴发展的开局大事来抓。两年来,全市已完成40.68万户危旧土坯房改造,其余近29万户危旧土坯房改造也将于今年内完成。
产业发展圆了致富梦
一幢新房,一头连着安居,一头连着乐业。危旧土坯房改造不仅是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的契机,还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良机。我市在对农村进行土坯房改造的同时,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经济,推动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
全南县南迳镇马古塘村蓉坑新村38岁的村民谭子清,现在不但住上了漂亮的新居,还在家门口找到了一条致富的新路。他原先住的土坯房在一个更偏远的小山村,家里除了妻子和老母亲外,还有两个孩子。因当地交通不便,谭子清除了种田就找不到合适的事做,以前一直在广东务工,无暇照顾家人。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仅仅两年时间,谭子清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中连片的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30栋整齐划一的小洋楼。为不落入“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窠臼”,在规划布局集中建设点时,全南县把零星分散村落向集中居住转变,小村向大村转变,更重要的是共享文化休闲等社区服务,结合当地的资源进行“多样化”整合,发展富农产业。
谭子清所在的南迳镇蓉坑新村,过去桂花产业规划一直难以协调,如今通过“资源整合”,村民一致同意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发展桂花产业。谭子清搬入新居后,在当地的一家桂花种植基地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又通过合作社免费领取厚朴公司的桂花苗木,在自家50亩山林种上了桂花,桂花树长大后可以直接卖给厚朴公司。“我现在比以前在广东打工时强多了!不仅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有一份长期‘存折’,既能挣钱又方便照顾家里。”说起土坯房改造带来的变化,谭子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