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摊位闲置 新市场下达最后通牒

28.09.2015  09:07

  9月24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翠苑路集贸市场,偌大的市场显得有些冷清,许多摊位闲置无人,前来买菜的居民更是寥寥无几,市场外墙上张贴的一条醒目公告更是引起众人议论。这个被称为全省最大的室内农贸市场,因为要承接拟取缔的“马路市场”的商户,开业初曾一位难求,但由于相关管理部门取缔“马路市场”的承诺未兑现,新市场开业才一个月,就出现摊主回流“马路市场”的怪象。如今,新市场的管理者不得不对占着摊位不经营的业主发出最后通牒。

  说取缔未取缔 非法占道市场仍红火

  记者注意到,新市场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市场B区摊点基本都在经营,但A区空空如也。摊主们有的打瞌睡,有的玩手机,部分肉类铺只见案板,不见摊主。

  与此相距不足千米的“马路市场”,仍然是人声鼎沸。

  据介绍,这种现象早已引起南昌市政府的重视。6月23日,市场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周之内,将对沁园路非法占道市场所有摊点予以取缔;一个月内,将对沁园路违章店铺进行彻底清除。此前的2014年7月,红角洲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已开始拆迁整治“马路市场”,以便即将建成的新市场顺利运行。

  乘客寥寥无几 买菜公交运行一月停驶

  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马路市场”的环境虽然远不如新市场,但齐全的菜品,便宜的价格和便利的位置,让他们更乐于在“马路市场”买菜。

  事实上,考虑到翠苑路集贸市场位置相对较偏,为方便居民买菜,政府有关部门可谓煞费苦心,开行了免费接送班车,8月18日开始运行。

  免费班车行驶路线包括万达星城、红谷春天、理想家园等小区,分短线和长线两条线路,时间为每天6时至12时。其中,短线共16个班次,全长3公里,长线14个班次。然而,这条曾被称为民生线路的买菜公交专车,也在运行一个月后停驶。新市场一位工作人员说,最少的时候,一班公交车上只有一名乘客。在这种情况,该市场不得不叫停这条公交线路。

  恶意闲置摊位 市场下达“最后通牒

  在翠苑路集贸市场采访时,记者注意到,不时有外地商户询问是否还有摊位租赁。但闲置的300多个摊位既无人经营,摊主又不愿退出,这让新市场的管理者很为难。

  一方面,“马路市场”迟迟未被取缔,商户无心在新市场经营;另一方面,翠苑路集贸市场300多个摊位名花有主,新商户无法加入。既然摊位闲置,商户们为什么宁愿承担租金,也要保留在新市场的“一席之地”?

  “万一‘马路市场’真被取缔了呢?至少还有退路吧。”一位姓罗的商户直言不讳。

  翠苑路集贸市场工作人员说:“对恶意闲置摊位的摊主,我们已下达‘最后通牒’,张贴了公告,要求市场所有摊位中签商户近期必须入场经营,并实行核查登记,对月累计3天未进场经营的商户,若无特殊理由,将收回摊位。

  9月23日,翠苑路集贸市场发布了公告,300位摊主除了8人因变更电话联系不到外,其余已逐一联系到本人。“我们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因违约收回摊位经营资格的商户,将以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当事人,并将因违约被收回的商户名单采取张榜公示的方式,通知其终止合同。”该市场工作人员说。

  这一回,翠苑路集贸市场会不会重蹈新昌北集贸市场的覆辙,让我们拭目以待。

  江西日报记者 徐黎明

  相关:承接商户有失败先例

  2005年开始,南昌市创建办将沁园路“马路市场”纳入取缔的范围,红谷滩新区管委会多次召开协调会,在2005年和2008年两度拟取缔这个市场,均未能如愿。有意思的是,遇到检查,这个非法市场的流动商贩会配合有关部门停业一两天。由于无人监管,滋生了不少问题:短斤少两、质量没保证;一些游医无证行医……

  为了关停这个“马路市场”,2006年10月,南昌市供销社和江西丰和农产品有限公司投资1500余万元兴建的新昌北集贸市场开门营业,位置在离非法市场500米的地方。

  该市场是由南昌市政府划拨10亩土地新建设的标准化集贸市场,建筑面积约10800平方米。

  然而因为“马路市场”没有取缔,新昌北集贸市场一直门可罗雀,150户已入场的经营户陆续回流“马路市场”。400多个摊位,只有4个摊位在使用。

  到2010年,苦苦支撑的新昌北集贸市场宣告停业,如今已成了集餐饮、汽车装修和旅馆等行业的综合楼。

  “最牛马路市场”考验管理者决心

  朱华

  存在十多年之久始终无法取缔,媒体多次跟踪报道却依然岿然不动,红谷滩沁园路的这个临时市场堪称南昌“最牛马路市场”。在这个如同牛皮癣一样顽固的“马路市场”面前,当地管理部门可谓屡败屡战,堵的办法用了——多次联合执法,结果是一次次死灰复燃;疏的办法也用了——两次在附近建设正规市场,前一次铩羽而归,这一次前景难料。

  作为国家卫生城市南昌,在集全省之力打造的新城区红谷滩中,却出现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马路市场”,不但扰乱市场秩序、影响附近市民生活,更成为影响省城形象的“城市毒瘤”。今年,全新打造的翠苑路集贸市场一度被人寄予厚望,很多市民和媒体都认为,政府决心如此之大、措施如此给力,这回“马路市场”该退出舞台了吧?然而,几个月下来,正规市场取代“马路市场”的计划又一次跌倒在“同一个坑”里。那么,症结到底何在?

  一个市场的人气多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马路市场”经营十多年,已经抢占了市场先机,周边居民早已形成了就地买菜的习惯。如此一来,选址略偏远的正规市场要想从零开始聚集人气,管理部门彻底取缔附近的“马路市场”是先决条件。

  可以看出,正规市场PK“马路市场”的胜负,实际上取决于市场管理者和摊贩之间的博弈,比的是双方的耐心、智慧和决心。在摊贩们眼中,“马路市场”十多年无法取缔的现实,让他们对继续违法经营始终存在侥幸心理。而管理者方面显然过于乐观,并没有做好应对最困难局面的准备,在新市场的推广和配套上亦可能存在不足,以为新市场一建成就能一炮打响、不战而胜。最重要的是,本该对“马路市场”同时进行的彻底取缔工作却迟迟未有进展,管理者的犹豫和拖延进一步加重了摊贩们对“马路市场”将长期存在的心理预期。于是乎,在新市场没有一炮打响而“马路市场”又依旧兴旺的情况下,摊贩们纷纷“用脚投票”回归马路,这其实是在“利益指挥棒”下的必然选择。“马路市场”的屹立不倒,造成了一个颇为尴尬的局面——相信管理者决心、看好新市场的摊贩或有损失,而那些坚守阵地、继续违法经营的“钉子户”暂时成了赢家。

  值得庆幸的是,这场正规市场和“马路市场”的较量并未结束。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考验相关部门市场管理能力的一次绝佳考试。要彻底解决“最牛马路市场”的困扰,需要管理者拿出最牛的整治魄力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