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戒烟门诊“名存实亡” 戒烟药物费用高难入医保
“戒烟服务”首次纳入地方控烟立法
计划在年内通过立法机关审议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首次将“戒烟服务”纳入地方控烟立法。
目前,已经完成社会意见征集的《条例》(草案)专章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开展戒烟咨询服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立戒烟门诊,为吸烟者提供戒烟指导和治疗;卫生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对吸烟行为的干预工作,设立咨询热线,开展控烟咨询服务;市政府设立戒烟服务专项工作经费,用于戒烟服务。
吸烟者有望获简短戒烟干预服务
北京市卫计委和北京市爱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设立戒烟门诊,还计划通过培训全市临床医务人员,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推广简短戒烟干预服务。
所谓“简短戒烟干预”,是指在日常的诊疗服务过程中,医生或护士通过3-5分钟时间,为有吸烟习惯的就诊者提供专业的戒烟建议和帮助。
上述负责人认为,推广简短戒烟服务,将帮助“戒烟门诊”的网络完善和服务触角延伸。
多数戒烟门诊只提供戒烟建议和心理干预服务
由于缺乏财政支持和经济效益,北京乃至全国的“戒烟门诊”自创办以来,一直处于“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境地,多数已名存实亡;即使尚在运行的“戒烟门诊”,不少也只能为烟民提供戒烟建议和心理支持,戒烟药物因为迟迟难纳入医保费用较高,处于“断供”状态。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许桂华指出,目前,戒烟门诊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除了财政缺乏支持,还有戒烟药物难进医院,给医生和戒烟者带来很大不便,另外戒烟药物费用较高。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在内,来自卫生、疾控系统的官员、专家曾多次呼吁,将戒烟药物纳入基本药物目录,并纳入职工和社会医疗保险范围。
今年5月31日第27个“世界无烟日”前夕,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向新京报记者提供的《我国戒烟门诊工作现状调查》显示,到2013年,全国尚在正常运行的戒烟门诊仅有94家,51%的医院将戒烟门诊设在呼吸内科;全国戒烟门诊平均配备出诊医生或护士3.24人,不少为呼吸科医护人员兼职;戒烟门诊平均每周接诊量仅为6.92人次,即使是设在三甲医院的戒烟门诊,每周就诊量也仅为10人次左右;多数戒烟门诊,目前只能提供戒烟建议和心理干预服务,仅有26家戒烟门诊开展戒烟药物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研究员杨焱介绍,目前,北京市二、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临床医务人员,已经接受简短戒烟干预服务的专业培训;不少医院的心内科、呼吸科、肿瘤科,在日常诊疗服务中,已开始对吸烟患者提供免费的简短戒烟干预。
同时,全国统一的戒烟服务热线12320,目前也能够向公众指引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的戒烟门诊和戒烟服务。(魏铭言)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