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渡于都河,踏上长征路

30.09.2016  05:37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本台记者走进长征出发地,记录长征故事,擦亮历史记忆,弘扬长征精神,报道苏区振兴发展的新成就新面貌。从今天开始推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胜利从这里出发》,今天请听第一篇报道《夜渡于都河,踏上长征路》,江西台记者柯一航、李先、杨丽,赣州台记者李兴满采制。
各位听众,我现在来到了于都河的长征渡口处,这里竖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刻着杨成武将军题写的“长征渡口”几个大字,旁边的于都河河水静静地流淌,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当年我们红军将士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他们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出红军渡于都河历史音响)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地区集结。从17号开始到20号,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共8.6万余人,通过于都城东门等10个渡口,陆续渡河。当时的于都河宽600多米,水流湍急,河面没有一座桥。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张小平向我们回溯了那个争分夺秒的渡河时刻。
(录音)“当时,于都县境内的船只全部汇集在于都河上,800多条船只,每天下午5点钟开始架设浮桥,红军利用晚上通宵达旦地通过于都河,第二天早晨六点半之前,就要把浮桥拆掉,往两岸靠,避免暴露目标。
危难关头,于都人民倾其所有,支援即将远行的红军。为了架设浮桥,老百姓拆下了自家床板、门板。张小平:
(录音)“说到一个曾大爷,看到还缺木材,就把自己百年之后的一副寿材搬到工地上,工兵营的就不愿意收,怕会损坏,那这曾大爷急了,他说,你们红军连命都舍得,我一副棺材板算得了什么。
当年8万多红军从于都集结出发,后勤保障是个很大的问题。于都人民勒紧裤腰带,纷纷送粮,送衣,送鞋,宁可苦自己,也要让红军有得吃有得穿。(出录音)“红军走,每个人要带走四天的口粮,那么,8万6千多人从于都渡河的话,就要带走30多万斤粮食,根据1933年人口统计是34万人口,等于我们于都县全年的口粮就基本上捐给红军啦,所以留下一些粗粮自己过冬。
于都百姓的无私奉献让当时的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发出感慨:“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出渔船行驶的声音,压混)82年过去了,岁月变迁,于都河水已不复当年的喧嚣,河上建起了长征大桥、红军大桥、渡江大桥等现代化大桥,连通起县城两岸。站在长征渡口望去,两岸绿树成荫,风景秀丽,人们在这里徜徉漫步,生活安宁幸福。长征史专家董保存:
【出录音:共产党闹革命的初心,不就是真正为了劳苦大众服务吗?不就是真正为了劳苦大众解放吗?只要我们真心实意的为老百姓服务,那么我们的军民关系也好,干群关系也好,一定会像当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