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育”需要大思路

26.12.2014  18:06

  ●杜宁

  12月23日,省政协打响了今年专题协商座谈会的“收官之战”,围绕“进一步深化我省体育事业改革”,邀请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省政协委员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一起为破解目前制约我省“大体育”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建言献策。

  “大体育”要大家一起办

  深化体育改革,就是要从体育主管部门的职能改革做起。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鹰向与会人员介绍说,全省体育系统近年来在转变工作方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体育部门着重引导、发动,协调各部门共同推动全民健身工作,鼓励体育协会自发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等等。”省政协委员陈坚对省体育局的工作表示充分认可,他说,“打破体育部门一家办体育的局面,是开创‘大体育’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一边是市民的健身场地严重不足,一边却是大型体育场馆的严重浪费。”省政协委员许秀柏直指当前体育场馆专业赛场多,比赛完后利用率低的现象普遍。就此,许秀柏等委员提出“老馆搬新址,盘活新场馆”的建议。“如果将老馆改建为省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可将周边规划为体育产业集散地以及体育产品会展区。”许秀柏话音刚落,省发改委副主任熊毅紧接着说,“许委员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下一步我们也将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原则来盘活场馆资源。”省政协委员郑志强也十分赞同许秀柏的观点,他认为,还应明确各级政府和行政人员的体育考核体制,将体育产业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统计评价考核监测体系。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体育人口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等都应该成为我省官员考核的“硬”指标。

  “大体育”要突破竞技体育人才瓶颈现有训练规模逐渐滑坡,后备人才培养明显乏力,体育科技投入不足……在谈到当前我省竞技体育面临的窘况时,省政协委员吕少军表现出了一丝忧虑。他认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政府支持是关键,尤其要确保我省在小、巧、水等传统优势项目上做大做强。作为一名退役的奥运冠军,省政协委员杨文军对“运动员保障水平”感触很深。“我省运动员编制少、待遇低、出路窄,不少优秀运动员和好苗子因此流失。”为突破我省竞技体育人才瓶颈,杨文军建议,以“训科医管保”一体化为方向,做好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提高运动员生活待遇、做好运动员退役就业安置等工作。省人社厅党组成员杨经琪回应说,“当前实现运动员绩效工资的经费已经落实,下一步将就如何用好、用活这笔经费展开调研。”

  “大体育”要更好地服务民生

  “体育也是一种民生。”省政协副主席汤建人认为,体育事业要问需于民。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深入实施,我省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人数已超过全省总人口的30%。但在省政协委员刘建平看来,我省全民健身发展仍不平衡,尤其是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尚未建成。他认为,要建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必须先由政府扶持,再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形成我省体育产业链。他还建议将我省全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划分系统管理,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郑志强认为,体育事业要让利于民,降低体育消费门槛,“可以考虑允许用医保卡进行体育健身”。

  学校体育工作仍是整个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形势依然严峻。为进一步落实“阳光体育运动”计划,省政协委员余丛晖建议对学校体育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奖惩机制。在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省政协常委欧阳剑雄认为,全民健身事业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十分薄弱的客观现实不容忽视。据他调查,农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情况十分薄弱,大多数农民还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期。他建议,加强农民体育协会和健身站的建设,增加财政及体彩公益金对农村体育设施及器材的投入。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