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卖场老去便利店受宠 商超转型“小”里求生

29.10.2015  11:12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街头巷尾见缝插针地冒出许多“小而美”的便利店。这些家门口的小店,商品精致多样,还24小时营业。当你凌晨饿醒发现冰箱里空空如也,只要溜达到这些温暖的小店,就能吃上冒着热气的关东煮或者茶叶蛋。

   当网购大潮席卷而来,很多年轻消费者发现,去大卖场购物的次数越来越少,但去便利店的次数却有增无减。购物习惯悄然变化的背后,是走过20年黄金时代的大卖场业态逐渐褪色,小而美的便利店成为活跃的下一代。

   大卖场日渐式微

   放眼整个北京城,望京应该是大卖场竞争最激烈的区域。沃尔玛、物美、家乐福、乐天玛特、欧尚等著名超市几乎全方位覆盖,若要算上去年停业的华堂商场和卜蜂莲花,赫赫有名的零售商在望京基本聚齐了。

   位于望京麒麟社的物美大卖场是其中比较“年轻”的一个,2013年春天开业。相比其他兄弟门店,环境更舒适,商品更丰富,经常被首次进去购物的顾客评价为“不像物美”。尽管如此,它的生意却算不上红火。住在附近慧谷阳光小区的王阿姨,几乎每周都有两三天吃完早饭后到物美去买菜。“新鲜,价格也不贵。”王阿姨说,她和小区里几个老姐妹比较过,周围几个大超市都有早市特价菜,价钱比菜市场还便宜。可她始终搞不懂,为什么只有特价菜区域热热闹闹,在其他货架前就很难看到顾客了。

   就在几天前,在香港上市的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物美商业将实现私有化,从香港正式退市。对于退市的理由,物美方面表示,集团的盈利状况一直受到日益上涨的人工及租金成本,以及源自线上及线下运营商竞争的不利影响。2015年上半年,尽管物美营业额上升约11.4%,但利润与2014年上半年相比下降约19.5%。

   物美并不是个案。大卖场的洗牌从2013年就已经开始了,2014年则被称为是转折点。联商网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至少关闭120家,超市卖场业态是重灾区,共计关闭95家,其中包括华堂商场右安门店。在此前的一年里,华堂已经关闭了望京店、西直门店、北苑店三家店。

   没有关店的并不代表活得很好。就在几天前,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股价创下27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起因是沃尔玛在当天召开的投资者大会上预计,2017财年的利润可能环比下滑6%至12%。而在中国,9家沃尔玛分公司以1元的价格被华润抛售,其中8家合资公司去年亏损。它的老对手日子也不好过,家乐福最近公布的季度报告显示,第三季度中国市场销售额大幅下滑11.2%。

   小而美”正在上位

   昨天中午十二点一刻,麒麟社物美大卖场只开了三条收银线,每条线都只有一两个顾客在等待结账。

   位于同一栋建筑里的711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家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小店收银台前排着一条十来个人的队伍,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已经选好的商品,有的是包子和酸奶,有的是关东煮和饭团,还有的是盒装麻辣香菇拌面和饮料。不同于物美卖场中老年顾客为主的景象,小小便利店90%以上的顾客都是年轻的上班族。

   在对面SOHO上班的张静是这家711的常客,一杯热咖啡或者豆浆,配上饭团或三明治就是她的早餐。“上班时顺路就买了。”张静告诉记者,除了午餐时段,早饭时间也是客流高峰期,她经常遇到店里挤满人的情况。“虽然东西不如大卖场多,但都是年轻人喜欢的,货架一目了然,三分钟就能选好,”张静说,现在去大卖场购物的次数越来越少,“光停车就得半天,太不方便。

   目前她的购物习惯是这样的:需要大量囤货或者不方便搬运的从电商网站购买,一来价格优惠,二来可以直接送货上门,比如卫生纸、米面粮油等;日常随时需要的一些东西就下班时拐个弯儿从便利店买了。

   “大卖场高速扩张的势头已不再,高增长、低成本时代一去不复返,渠道下沉已经成为不可遏止的趋势,这就意味着粗放式的经营进入了一个阶段的淘汰期。”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表示。他同时解释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时尚与个性化消费,传统大卖场购物环境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会面临行业内的重新洗牌。

   作为传统零售业态的两种模式,大卖场适合于家庭较长周期的集中采购,便利店则针对个人零散消费。由于租金价格和人工成本的飞涨,城市中大卖场效益普遍在逐年下滑。有业内专家预计,从国外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大卖场将会逐渐由市中心向郊区转移,城区内将以家庭社区超市为主。

   零售业进入“小时代

   “超市都在小型化,超级卖场的模式在中国已经断路。”北京晖邑零售商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刘晖曾经这样断言。与大卖场不同,社区便利店的发展前景被业内普遍看好。随着卖场业态的不断调整,零售已然进入“小时代”。

   从去年11月开始,家乐福在上海陆续开出了四家名为“Easy Carrefour”的便利店。它们更像是一家生活方式分享店,在以橙色红色为基调的店铺里,除了各类商品,还有免费的WiFi、可以微信扫描打印照片的机器、简单的咖啡吧,而靠近临街窗户的桌子上还配有数量不少的充电电源。利用场地之便,其中一家店还和河狸家合作,在店内开展一些做指甲的服务,未来还计划利用二楼空间定期举办青年白领油画沙龙活动。家乐福方面表示,便利店目前还在测试阶段,如果运营得好,也会考虑到上海以外的城市开店。如此看来,北京的街头不久后也有可能出现“迷你家乐福”。

   即便是拟退市的北京物美,大卖场和便利店并行的业务结构,也使其免受大规模关店的冲击,很多扎根社区的中小型物美门店,依然深受消费者欢迎。业界分析,在经历了前几年大规模扩张后,物美退市或为新的业务整合做准备。

   另一家零售巨头麦德龙也确立了业务转型的方向。麦德龙中国区电子商务总经理陶源透露,麦德龙未来在中国区的重点方向之一,是对社区商超电商的渗透,将依托社区电商和连锁便利店,重点发展O2O合作伙伴。(记者 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