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展 大开放 大繁荣
——泛珠三角合作十周年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根据中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广东省委、省政府于2003年提出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构想。“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构想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得到“9+2”各方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推动。江西作为其中一个省份之一,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提出“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战略目标,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十年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大发展、大开放、大繁荣。
一、大发展
1.综合实力实现新的跨越。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主要指标实现较快发展。生产总值基本上每年跨越一个新台阶,由2003年的2807.4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4338.5亿元,每年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十年年均增长12.5%,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财政总收入由2003年的285.8亿元增加到2357.1亿元,十年增长7.2倍,年均增长23.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03年的168.2亿元增加到1620.2亿元,十年增长8.6倍,年均增长25.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连创新高,由2003年的6624元增加到2013年的31771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迈上5000美元台阶,达5130美元,十年年均增长11.8%。
图1:2003-2013年生产总值(GDP)及增速
2.结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我省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战略,通过参与泛珠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增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3年的19.9:42.9:37.2调整为2013年的11.4:53.5:35.1,一产比重下降8.5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10.6个百分点,三产比重回调2.1个百分点。“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业化水平由2003年的30.8%提高到2013年的44.9%,大幅提高14.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3年的446.8亿元增加到5755.5亿元,年均增长20.6%。
图2:2003年和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
3.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省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在抓项目促发展的同时,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对接,全面打通江西出省高速公路,构筑省际间5小时人流、物流、休闲旅游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3年的1380.0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6866.2亿元,十年累计投资60935亿元,年均增长25.7%。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由2003年的1040公里增加到4335公里,十年增长3.2倍,出省主要通道和省会各设区市全部实现高速化。全省铁路交通四通八大,以京九、浙赣、皖赣、鹰厦、武九5条铁路为干线,另有7条支线,2013年,武九客专、九景衢铁路开工建设,向莆铁路、衡茶吉铁路建成投运,十年新增铁路营运里程938公里,总里程达3146公里。机场建设进一步加快,十年新建或扩建南昌、九江、赣州、井冈山、景德镇、宜春等6个民用机场,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成为中国重要的客运和货运航空枢纽,是亚洲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全省共开辟国内航线70余条,国际地区航线6条。
图3:2003-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
二、大开放
1.对外开放水平迅速提高。我省充分发挥毗邻泛珠三角地区地理优势,特别是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不断推动开放型经济大发展。自2004年召开首届泛珠论坛和经贸洽谈会以来,我省在各届会上直接签约项目近1000个,签约金额达1500亿元。全省开放型经济增加值由2003年的570亿元提高到5263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03年的20.3%提高到36.7%,开放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3年的32.0%提高到2013年的40.2%。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由2003年的16.12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75.51亿美元,增长3.7倍,年均增长16.7%;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由2014年的38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3860亿元,增长9.1倍,年均增长29.3%。
图4:2003-2013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及增速
2.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发展。全省进出口总额由2003年的25.28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367.38亿美元,增长13.5倍,年均增长30.7%;出口总额由2003年的25.28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81.7亿美元,增长17.7倍,年均增长34.0%,出口额在全国的位次由2003年的24位大幅前移至15位。外贸出口依存度大幅提高,由2003年的4.4%提高到2013年的12.2%,十年提高了7.8个百分点。主要商品出口港澳地区大幅增加,自首届泛珠大会至今,向港澳地区累计出口113.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0.6%。
图5:2003-2013年出口总额及增速
3.生态旅游持续快速发展。随着泛珠三角合作的不断深化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我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开发旅游市场,挖掘旅游潜力,提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口号,吸引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泛珠三角周边地区的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和度假,逐渐成为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省市休闲旅游的后花园。生态旅游日益红火,全省旅游总人数由2003年的0.34亿人次增加到2.5亿人次,增长6.3倍,年均增长22.1%;旅游总收入由2003年的197.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1896.1亿元,增长8.6倍,年均增长25.4%。
三、大繁荣
1.消费市场持续繁荣昌盛。全省城乡市场持续活跃,热点商品持续旺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2003年的923.2亿元增加到4551.1亿元,十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17.3%。住宿餐饮业大幅增长,由2003年的85.25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576.73亿元,增长5.8倍,年均增长21.1%。分城乡市场看,城镇市场实现3785.6亿元,比2003年增长4.7倍;乡村市场实现765.5亿元,增长1.9倍。从主要热点商品看,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37.99亿元,比2003年增长473.9倍;汽车类实现零售额477.18亿元,增长31.2倍;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7.04亿元,增长29.6倍;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197.26亿元,增长14.5倍;金银珠宝类26.28亿元,增长12.0倍;化妆品类11.27亿元,增长10.3倍。
图6:2003-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2.人民群众生活日益红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6901元提高到2013年的21873元,增长2.2倍,年均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458元提高到2013年的8781元,增长2.6倍,年均增长13.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003年末的2015.5亿元增加到9725.2亿元,增长3.8倍,年均增长17.0%。居民消费升级加快,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2003年的40.3%和51.7%下降到2013年的37.7%和42.3%,分别下降2.6和9.4个百分点。城镇化加速迈进。十年间全省城镇化率提高14.85个百分点,由2003年的34.02%提高到2013年48.87%,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
图7:2003-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图8:2003-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速
3.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省在校研究生由2003年的0.57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2.63万人,增长3.6倍;普通高校在校生由2003年的35.86万人增加到86.18万人,增长1.4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03年的17.11%提高到2013年的32.0%;高中段毛入学率由2003年的50.0%提高到2013年的82.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由2003年的93.49提高到99.9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由2003年的99.01提高到2013年的99.99%。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由2003年的0.61%提高到0.95%。文卫体全面进步。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不断提高,基本接近全覆盖水平;全省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每千人口医院病床数由2003年的2.01张增加到2013年的3.97张;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群众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有效增强了国民身体素质,全省运动员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银牌和铜牌数逐年增加。
总的来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十年来,江西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未来几年是泛珠各省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泛珠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不仅有利于“9+2”省区集聚优势资源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而且有利于促进东中西部省区良性互动,密切内地与港澳的联系,为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新路。相信我省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带动和辐射下,经济社会发展将不断迈上新台阶。
撰稿:郭利平
审核:杨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