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发:重视孩子情商学习值得肯定
“从三年级起,每年暑假会送儿子到广州参加演讲、财商等训练营。”杨赡闻的妈妈介绍,“在儿子的情商培养上,已经花费了6万余元。”“送他上情商课程是希望让他懂得如何做领袖发言,知道‘钱能生钱’,懂得如何展现自己的魅力。目前来看,培训有一定作用,但最关键的还是平时在玩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杨赡闻的妈妈说。(11月19日《现代快报》)
在当今家长普遍让孩子抓应试教育的语境下,杨赡闻的妈妈送他学习情商、财商、演讲等值得肯定,事实也表明孩子的这些学习也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学习这些其实也是素质教育的范畴,确实能够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和气质。当然,可能会有人认为情商、财商等应在长期的实践中慢慢形成,学习的方式和场地也不应局限于培训班式速成,而且花费6万元也不能达到物有所值,甚至是冤枉钱。这些或许有道理,但也不全面,更不能作为否定的理由。
其实,对情商财商的学习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如果孩子兴趣浓厚,并非强迫,就完全可以让孩子参加,是为因材施教。再说,我们平时对孩子教育的投资不可谓不大,也不能保证所有的投资都有百分之百的回报,毕竟育人不同于制造产品,要曲折复杂得多。
当前,许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比较脱节,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结合起来,过去那种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现在仍然严重存在。而重视情商、财商的学习,其实就是一种提早进入社会实践的模拟教育,是一种学习与人合作交往的教育,是一种学习如何做人的教育,是一种告别“书呆子”的教育,值得肯定和提倡。
我们应给该家长的这种作法以掌声,不要轻易予以否定,至少这比那种一心让孩子参与功利教育的应试教育强。“钱学森之问”其实就涵盖了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的孩子的学习太需要“接地气”了,太需要让孩子学习“活知识”了。退一步说,这种学习有所不当时再“否定之否定”也不迟。
需要指出的是,孩子学情商、财商确实不以经济投资来衡量,也确实不靠各类培训一蹴而就,而靠平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意识的渗透和培养。当前最关键的是,老师和家长都来自觉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并出台相应的考评机制,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商财商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