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8平方公里到158平方公里 南昌经开区长成”大块头“
从最初的9.8平方公里到如今的158平方公里,南昌经开区从“瘦小子”发展成为“大块头”,去年财政收入突破了40亿元。1月10日,记者从经开区获悉,该区正在进行扩围后的首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环保优先”、“不欠旧账、多还老账”的原则,对拟议的经开区各规划方案(包括经开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的建议和对策。
用地范围包括昌西大道至梅岭区域、黄家湖路以南区域、城市绿心、碟子湖区域及乌沙河水系沿线,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
北起经开区行政边界线-福银高速,南至经开区行政用地边界,东临赣江,西至城市西外环,用地面积约128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增至为158平方公里
南昌经开区前身为昌北开放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经省政府于2000年更名为南昌经开区,并于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省最早的一家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规划用地面积9.8平方公里。
2002年,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对南昌经开区规划范围进行了调整,范围调整为52.43平方公里。为此,2007年南昌经开区管委会委托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对调整后的范围进行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8年4月获得国家环保部批复。
随着南昌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调整的变化,南昌经开区的规划范围也随之变化。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福银高速以南区域,规划面积为15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两个区域。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经开区规划建设区为主,并涉及经开区周边的敏感目标,重点关注经开区在开发过程中区域大气、水、声、土壤、生态等环境要素的影响情况。
●近期定位为现代化综合性产业新区
据介绍,规划通过用地和功能两方面共同完善,经济开发区将成为一个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大学园区为依托,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完善,以产业、居住、教育科研产业为主体的综合性产业新城,是城市空间拓展、功能拓展的新增长点。
功能定位方面,此次规划将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分为近、远期。近期,南昌经开区是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教育研发职能突出,具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综合性产业新区;远期,南昌经开区与红谷滩、红角洲、凤凰洲互为补充、相互呼应,成为制造业发达、居住、教育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的综合新城。
总体上,经开区将形成“一带、双核、三轴、五区、蓝带绿网”的城市基本格局:
“一带”即城市形象带,沿昌九大道形成城市形象带。
“双核”即商业服务核心和片区核心。
“三轴”即城市发展轴,分别是港口大道城市发展轴、昌西-英雄大道城市发展轴、玉屏大街城市发展轴。
“五区”即南部经开区核心区、西部临空产业区、东部研发产业区、北部规划配套区、梅岭生态涵养区。
“蓝带绿网”即由梅岭-下庄湖绿化通廊、梅岭-儒乐湖绿化通廊、港口大道绿化通廊为骨架,结合主要道路两侧的绿化形成的绿网。
●分区域打造5个产业组团
产业定位方面,规划区产业主要分产业制造和仓储物流两大板块,以家电、机电、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同时为兼顾其他化工企业“退城入郊”需要,在白水湖规划一个化工产业组团。
西部产业组团:工业用地位于铁路西环线以东、青岚大道以西、白玉兰路以北和双港大道以南的区域,以二类和一类工业为主。该区域是未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主发展方向之一。该区域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
核心区产业组团:工业用地位于双港大道以南、瑞香路以北、青岚大道以东和紫荆路以西的区域,以一类工业为主,该区域位于经开区核心,是经开区现有工业所保留下来的,在未来的发展中以调整产业为主导。
南齿产业组团:工业用地位于昌西大道以东、昌九高速以西、昌九立交以南和南齿路以北区域,以二类工业为主。该区域主要以机械产品生产为主体,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
白水湖产业组团:工业用地位于英雄八路以南、志敏大道以北、日修路以东和莘州大道以西区域,以三类工业为主。该区域主要以化工工业为主,重点发展化工产品。
临空产业组团:工业用地位于建业大道以北、福银高速以南、铁路线以东和莘州大道以西区域,以二类工业为主。该区域利用靠近空港的优势,结合现有江西变压器厂铁路支线和新昌电厂铁路支线,以及公路和高速公路优势,努力打造集空、铁、公于一体的临空仓储物流园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推进物流基地的发展.优化。物流基地以航空物流企业为依托,以总部结算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以新业态商业和高附加值流通加工企业为补充,重点吸引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同时积极与机场货运物流合作发展,为航空产业链条的延伸完善提供空间支持。
(文/记者何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