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话剧《小平小道》观后座谈会侧记
撼动人心的正能量话剧
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却令成千上万的观众为之动容。昨日, 大型话剧《小平小道》观后座谈会在南昌陆军学院召开。专家学者们充分肯定了这部话剧丰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该剧主题鲜明,情节感人,有很强的艺术震撼力,传达了正能量,是主旋律题材话剧创作的重大收获。
《小平小道》是一部反映邓小平同志在南昌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生活的话剧。在3年多的时间里,邓小平同志从住地到工厂之间来回往返,在荒坡上走岀一条新路,被后人称之为“小平小道”。该剧以他在江西劳动生活期间所经历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为脉络,全面展现了一代伟人从“小平小道”上的深邃思考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把“小平小道”延伸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故事。
《小平小道》的编剧邵钧林在座谈会上表示:“作为一名军旅作家,我对江西这片红土地有很深的感情。”因为创作《沙场点兵》、《DA师》、《井冈山》和《红色摇篮》等作品,他在江西呆了很长一段时间。2013年他重走小平小道有了新的感触。“这部作品的第一个字就是在南昌写下来的。所以这部作品此次回到我写作的源头演出,对我个人来说意义非凡。”邵钧林说。
党史专家史爱国从党史研究的角度出发,认为大型话剧《小平小道》中对细节的推敲非常考究和到位,演员们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南昌艺术创作研究所的知名编剧马永继表示,这部话剧主题非常鲜明,始终围绕着“路”这个主题。在他看来,这个“路”有三层内涵,一是邓小平同志走的路,二是邓小平同志的心路历程,三则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从台词到情节设计,可以说处处都在“点题”。全剧中用三个“我”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种心灵的对话贯穿始终,非常有特色。剧中用四川话和普通话来区别三个时期的人物形象也富有创新意义。该剧还将一代伟人的政治思想融进生活小事中,将邓小平同志的家国情怀相互融合,不仅展现出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父亲的形象,更把一个忧国忧民的中央领导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人民的儿子的形象表达得恰如其分又淋漓尽致。
和一般主旋律题材话剧不同,《小平小道》通过邓小平年轻时期、中年时期和晚年时期三个阶段形象之间跨越式的心灵对话、立体式的叙述,使观众深切地感受到“时代与命运”、“历史与个人”之间无形却又紧密的联系。整部话剧情节激荡饱满、感人至深,其中既有大时代的恢弘写意,又不乏对一代伟人家国情怀的细腻深度扫描。扮演老年邓小平的蔡向亮告诉记者:“我本来承担的是副导演的工作,由于演员程建勋不慎摔伤,所以由我临时顶上。这个戏是从老年阶段的戏份切入,又在老年时期的戏份里收尾,所以这个角色很重要。而且按照剧情需要,我从头至尾都要说四川话。在掌握语言上,我下了苦功夫,还抓紧时间观看邓小平同志的事迹资料,力争演好这个角色。”
剧中戏份最重的中年邓小平一角是由全国话剧“金狮奖”获得者郭广平饰演。他的新剧《生死潜伏》今年年初曾在江西热播,这也让他成了现场最火热的明星。身高一米八的他被选为邓小平的扮演者时,自己都觉得有些惊讶。“这部戏主要集中反映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情怀,对国家前途命运担忧、思考、努力和奋斗的精神。为演好伟人形象,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在表演上着重突出内心戏和思想戏,让人物活起来。”他告诉记者,2014年,这部戏曾在南京演出了26场,这次在南昌的演出是该剧走出南京的第一站,下一步将在广州、安徽等地进行演出,一步步走向全国。
记者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