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大妈”志愿帮扶空巢老人称“我们不只会跳广场舞”

10.06.2014  20:23

    新华社南昌6月10日电题(记者杨荣荣、高皓亮)江西萍乡一群“大妈”通过志愿帮扶,让空巢老人不“空心”。“大妈”们说:“我们不只会跳广场舞、有钱屯金条,更能带给人们幸福和快乐。

    老阿姨让“渐冻人”的心“解冻

    割腕、吃安眠药、手指插进电源插座……“人绝望了,什么都能做得出来。”自从2007年患上运动神经元疾病,这种俗称“渐冻人症”的疾病和生活的强烈落差,将罗海均逐渐拖入绝境,曾10次试图自杀。将他拉出深渊的不是曾经交杯换盏的“哥们儿”,而是一群素不相识的志愿者“大妈”。

    63岁的章世惠,从花园社区的工作岗位退休后,2009年成立了萍实志愿者协会,目前已有志愿者400多人。她们中最小还在上初中,最大的71岁。在她印象里,在正在帮扶的约10名严重残疾的空巢老人中,罗海均是“最难开导的老弟”。

    罗海均曾是当地银行的中层领导,自从患病,他发现“世界变了”,原本“可以过命”的“铁哥们儿”不再来往。每到妻子上班时间,罗海均只能给家政、残联打电话,恳求有人可以聊聊天、说说话。

    “声音里都听得出绝望。”章世惠清晰记得4月初第一次接到罗海均电话的情形。中饭都来不及吃就去探望的她发现,虽然罗海均主动求助,但却始终充满戒备。“必须相距半米以上,人很暴躁,连眼神都恶狠狠的。

    随后一个月,章世惠、李凤华、刘建军等几个老阿姨每天轮流到罗海均家,开导谈心、按摩双腿,有时还会带上几把青菜做一顿可口的午饭。日复一日,老阿姨的真心和关爱让罗海均变了个人。罗海均的妻子说:“老罗一年没笑过了,现在有人聊天又有了笑容。

    “我们也有走不动的一天

    凤凰街道同为“渐冻人”的杜军国多年瘫痪在床,因特制病床比房门略宽,家离大马路不足50米,却5年没有出过不足8平方米的小屋。老阿姨帮扶团了解后常来看望照料,还计划募捐善款,帮助他重新进行治疗。

    出行不便的孤寡老人、长期独居的离异妇女、常年卧床的伤残病人……2013年6月起,老阿姨帮扶团联合志愿者和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异常的老人进行一对一帮扶。

    “我们也有走不动的一天,现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老人之间互相帮助。”66岁的志愿者李凤华说,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每次离开,有些老人一步步挪到门口拉着手不放,嘴里止不住地道谢。“他们需要我们,我得锻炼好身体,做得再多些。

    “我虽然身体瘫了,但脑子没坏,现在觉得自己又有价值了。”短短23天,走出阴影的罗海均在4月27日举办的协会大会上主动申请加入萍实志愿者协会,并因为“能力强、见识广”被众人一致推选为协会秘书长。

    “老年人并不全是社会负担。”章世惠告诉记者,人们应转变观念,将老年人作为人力资源而非社会负担来看待,并逐步将老年人力资源纳入社会发展进步体系,让老人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在应对老龄问题上也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龄社会居家养老需要社会力量参与

    记者采访发现,空巢老人普遍有“三怕”,怕生病、怕封闭、怕遗忘。同时也有“三盼”,盼生活自理、盼社会交流、盼精神支持。罗海均说,比起身体病痛,精神生活的孤单寂寞更是空巢老人无法排解的痛苦。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02亿,空巢率逾五成。

    “我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光荣的护理志愿者;我承诺,以南丁格尔为榜样,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每个周末早上,江西南昌创建“南丁格尔居家养老志愿服务队”的章金媛都会带领志愿者们重温这段誓言,然后安排她们奔赴不同的社区,为需要帮助的老人们提供呵护和关爱。志愿者有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职或退休的护士,更多的则是社区赋闲在家的“大妈

    “住在高楼上,大家都关起门来,人们彼此很陌生。因为没有沟通,有了困难也没人知道。”章金媛说,妇女是一个家庭和社区生活的基础,“大妈”要走出家门,走到左邻右舍,再走到更大的地方把爱心传递开来。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向群指出,中国98%以上的老人都选择居家养老。随着居家护理需求的增大,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提供居家护理服务的尝试。“政府要把重心放在社区中去,在社区中建立相关场所、设施,目前这方面的投入还不足,可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