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开国大将曾六次负伤被误认为已牺牲
核心提示:一颗子弹从粟裕右耳上侧头部颞骨穿了过去。粟裕只觉得头部猛然受到一击,随即倒在地上,动弹不得,心里却依然很明白,只听排长说:“粟裕呀,我不能管你啦。”随后,排长卸下粟裕的驳壳枪,丢下他走了。粟裕一生六次负伤,这是他第一次负伤。
粟裕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刘志青,原题:粟裕在南昌起义前后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大革命走向低潮。粟裕作为湖南省常德第二中学学生、共青团员,受反动警察当局的搜捕,辗转到达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随后,他义无反顾地参加南昌起义,追随朱德、陈毅到达井冈山。粟裕这一段的经历十分艰辛,但革命意志非常坚定,表现了崇高的革命理想。
进入教导队
1927年5月28日,粟裕终于到达武汉,顺利地接上了组织关系。党组织安排他到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教导队学习。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及其教导队,是中共控制的部队。
二次北伐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带领两个新兵团留守武汉。5月下旬,“马日事变”之后,叶挺接到中共中央的指示,收容湖南省、湖北省被反革命迫害的青年学生和工农干部,把他们培养成革命军事干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叶挺把他们编组成第二十四师教导队。教导队共有1000多人,孙树成任大队长。粟裕到达武汉之时,教导队刚刚开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周恩来、中共中央委员恽代英等对教导队十分重视,相继视察,作形势报告。
很多学员知道周恩来,但从未见过面。周恩来到教导队作报告,大家都很兴奋,粟裕也是这样。他感到周恩来的报告句句说到了自己的心坎里。他特别记得,周恩来问大家:“你们怕不怕苦?现在这样严格的军事生活,吃得消吗?”周恩来鼓励大家“一定要肩负起阶级的重托”,“学会打仗,用革命的军队去战胜反革命的军队,去夺取革命的胜利”。
恽代英讲话幽默,妙语连珠,富有鼓动性,给粟裕留下了深刻印象。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一部分国民党人亲蒋,表面上却标榜自己是中间派,孙中山之子孙科就是这样。恽代英是这样评价孙科的:“人家说孙科是中间派,我看他是站在中间,向前一步走,向右看齐!”有一次,某部参加讨伐夏斗寅叛军失利,败下阵来。有人嘲讽他们不会打仗。恽代英力排众议,以坚定的语气对学员们说:“我看他们是演习了一次退却。打仗总是要在战争中才能学会的。”
叶挺经常到教导队检查工作,特别重视起居内务、作风养成和各种操练。当看到学员刻苦操练,叶挺由衷地喜爱和赞赏。叶挺讲话干脆利落,典型的军人气质,给粟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导队军事训练非常严格,每天“四操三讲”。“四操”是:早晨一次跑步,上午、下午各一次军事课目操练,黄昏一次军事体操;“三讲”是:上午、下午各一次政治课或军事课,晚上一小时点名训话,实际也是一堂简明的政治课或军人修养课。每天清晨起床号一响,粟裕就和学员们立即跳下床铺,穿衣、洗漱,整理内务。接着,例行十公里长跑,到达终点时按先后次序站队,最后一名站在队尾。列队完毕只休息五分钟,然后重新集合,带回营区,直接进饭堂。早饭后,继续进行军事训练。
教官对学员要求十分严格,一个动作不符合要求,就要重新做十几遍,直到完全合格才做下一个动作。有时,一个排以至一个连都重复做一个动作,直到整齐划一为止。武汉夏天十分炎热,是有名的“火炉”。为了培养学员的吃苦耐劳精神,适应战争环境的要求,大热的天照常出操,有时教官还特意命令大家脱下帽子,光着头在烈日下晒。长官训话时,大家肃静立正,连蚊虫叮咬都不准动一动。吃饭时间只有五分钟,顾不上细嚼慢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