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公布去年10大食品药品典型案例 包子店非法加复合泡打粉
中国江西网讯 张朝霞 、 程炫 、记者 周再奔 报道:3月11日,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外公布2015年全省查处的食品药品十大典型案例,其共同点是:案情复杂,涉案地域广、金额巨大;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为主;违法犯罪分子以“黑窝点”、“小作坊”的形式制售伪劣产品,形成了地下链条;销售渠道有所转变,以网络销售为新形式,违法犯罪手段更加隐蔽。
据江西省食品药品稽查局局长余大庆介绍,这十大典型案例分别是:
网络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案
2014年12月接群众举报,萍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一起网络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查明该团伙2008年以来在郑州、太原等地非法生产有毒有害食品和假药,通过网络销售至7省10个县市,查扣假劣产品3887余箱、制假设备多台,案值3000余万元。
徐某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医用胶片案
2015年12月,上饶市食药监局联合公安部门成功破获一起特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医用胶片案,捣毁销假窝点1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人。该案销售网络至28个省份,案值8100余万元。
李某等制售假药案
2015年11月,宜春市食药监部门联合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一起涉及26个省份、涉案金额2720万元的制售假药案,抓获3名主犯,捣毁制假窝点,查扣假药4800余瓶,以及大量的“伸筋壮骨胶囊”、“复方咳喘宁胶囊”等假药标识标签。
苏某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2015年2月,省市县食药监部门三级联动,会同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一起特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查明该案犯在郑州新乡生产非法添加降糖类药物成份的“山药葛根片”等非法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省份、742家经销商、案值4000余万元。主犯苏某获刑3年3个月,并处罚金50000元。
廖某等涉嫌非法制售假冒食品药品案
2015年7月,省食药监部门联合公安机关成功捣毁樟树市一家非法制售“彤源增强人体免疫白蛋白”黑窝点,查获生产设备7台、各类产品46种、包装材料20余吨,抓获主犯廖某,案件目前进入起诉阶段。
潘某涉嫌无证生产销售铬超标空心胶囊案
2015年9月,上饶市玉山县食药监部门联合公安机关成功捣毁地下生产销售空心胶囊的黑窝点,现场查扣疑似成品空心胶囊近2000万粒、用于生产空心胶囊的原料、辅料及废胶数吨,生产设备数台。经检测,铬含量严重超标。主犯抓获,案件在进一步侦查中。
李某等制售假药金刚丸(同仁肾宝)案
2015年7月,抚州市食药监部门联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涉嫌制售假药金刚丸(同仁肾宝)案件,捣毁生产销售窝点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涉案金额3000万元。案涉及10多个省份,已进入审查起诉阶段。
罗某涉嫌贩毒案
2015年7月,根据群众举报,南昌市食药监部门联合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一起涉嫌贩毒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案犯已由司法机关审查起诉。
吴某、熊某等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案
2014年12月,南昌市食药监局联合多部门端掉一家“黑作坊”,该窝点用死因不明的猪肉加工腊肉,案值380余万元。该案判决9名罪犯, 2人分别获刑5年多,7人分别获刑1年左右。
南昌市东湖区合力源包子店等5家餐饮单位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案
2015年6-8月,东湖区食药监部门检查抽验发现该5家餐饮单位非法添加复合泡打粉问题,立即将案件移送公安部门侦查。目前,已判决5名当事人分别获刑6个月至1年。
江西省食药监局科技与标准监督处处长刘斌告诉记者,此次公布的十大案件,具有一些典型共性:案情复杂,涉案地域广、金额巨大;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为主;违法犯罪分子以“黑窝点”、“小作坊”的形式制售伪劣产品,形成了地下链条;销售渠道有所转变,以网络销售为新形式,违法犯罪手段更加隐蔽。
针对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出现的新特点,该局积极应对,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即“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强化直接办案、督查督办,不断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以维护法治诚信的良好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