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天津爆炸现场:爆炸时一消防队员咬牙爬出

14.08.2015  12:41

爆炸现场附近,消防队员在扑救明火。宁波摄影

  核心提示|惨烈的爆炸发生时,是他们,站在离现场最近的地方,饱含一腔热血扑救明火。在收治伤病战士的医院,他们聚集在急诊室一楼,等待战友的消息,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消防战士。

  昨日,记者深入爆炸救治一线,听消防战士讲述爆炸现场的故事。

   核心提示目击

   在爆炸现场150米外他两只手烧伤右脚跟腱断裂

  昨日下午5时许,在天津市泰达医院,有多名医生告诉大河报记者,事发后,该院收治了多名消防战士,“有几个刚抬过来就不行了。

  急诊部9楼骨科21号病房住着一名消防战士。事后记者了解到,事发时他就在距离爆炸现场约150米的地方。

  记者进去时,这名消防战士正插着呼吸机,躺在床上做心电监护。他满脸是被烧和烟灰的痕迹,两只手被烧伤,右手全是透明水泡,右脚也裹着纱布。身旁照顾他的两名志愿者说,他叫王录雨,今年23岁,吉林松原人,是滨海特勤消防队的一名队员。

  因右脚跟腱断裂,前晚12时许王录雨被送至该院做了手术。“医生说目前只能吃流食。刚刚才喝了点稀粥。”其中一名志愿者说。

  “有战友牺牲,有战友烧伤,有战友肺部裂开,他都知道了,太伤痛了,情绪几度崩溃……”志愿者小声地提醒大河报记者。

   核心提示对话

   怎么爬出混乱黑暗的爆炸现场,他已记不清

  等王录雨情绪缓和,记者才和他对话。

  王录雨说,当晚,他们是第一批次进入事发现场实施救援的。他所在的消防队共出动了4部消防车,赶到现场时,前方有一部作战车在救援,他们在稍远处为前边的作战车供水。突然,事发现场传来爆炸声,“当时心想不太妙”,正准备去开消火栓,大爆炸发生了!

  王录雨被炸倒在地,防毒面具被炸飞,右脚被一个铁疙瘩砸伤。此时四周全是浓烟和热浪,看不清楚从哪儿能逃离现场。

  “父母就我一个儿子,我一定要活着出去。”王录雨说,靠着这个意志,他硬是从一片混乱黑暗的爆炸现场活着爬了出来,“咋爬出来的,我已记不清了。

  但他清楚地记得,爆炸发生时,当时在距事发现场仅约50米的地方,还有很多战友。“手机也没了,不知道战友现在都啥情况……”王录雨说。

  王录雨说,目前他掌握的情况是,和他同时入伍,再过半个月就要一起退伍的一名好战友,已经牺牲。同时牺牲的,还有其他战友。

  “本来约好的,退伍了,一起去钓鱼。”说到这儿,王录雨看着天花板,泪水在眼眶打转,再也说不下去了。

  志愿者说,王录雨的父母已在赶往天津的路上,预计今日凌晨1点多左右能到。

   核心提示镜头

   急诊楼一楼,消防战士在等待战友的消息

  该院急诊部8楼24床,住的也是一名消防战士。进去后,记者却未看到消防战士的身影。24床的位置上,空留了一身印有“天津消防”字样的战斗服。

  经询问值班医生得知,这里本来收治了多名消防员,以面部尤其是眼睛灼伤者居多,其中还有一些重伤者。目前,很多消防伤员已转往别的医院救治。

  8楼14床,还有一位伤势不是特别重的消防员,姓齐。护士说,他才18岁,骨折。

  在急诊部一楼大厅,多名消防战士瘫坐在地,低头不语。

  “心情很沉重,很难受,不想多说一句话。”一名消防战士说。

  昨晚8时许记者离开该院时,他们还是哪儿都没去,守在医院,等待战友们的消息。

   河南力量

   事故无情人有情河南老乡出把力

  昨日,在天津工作的河南老乡岳春丽也告诉大河报记者,事发后在天津工作的河南同乡会人员,纷纷积极充当志愿者,服务伤者及其家属。

  事故发生后,河南人游建国在有300人的河南老乡微信群“津豫乡音”发出主题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河南人为塘沽事故出点力”的倡议。很快,不少河南老乡纷纷响应。

  倡议中表示:“天津雅园科技有限公司支援塘沽受损企业,免费提供工厂用房6000平米、办公场所1000平米。本园区离灾区企业30公里左右。”该倡议还附上了具体地点和联系电话。

  天津市泰达医院是滨海新区最大的医院,距离现场也最近。河南老乡、该院副院长刘兰生说,截至昨日11时,这里已经收治了超过400名伤员。

  被公众誉为“托举哥”的贾晓玉等几位河南老乡以及他们成立的天津市托举哥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员工,昨日下午也赶到了滨海新区,开展志愿服务。

  “我正在赶往塘沽中心血站的路上,如有血液紧张情况随时通报给你们。”昨日13时40分许,在天津工作的平顶山人茹亚磊刚从天津泰达心血管医院出来,第一时间在老乡群里播报。

  老乡常邵银也在群里积极响应:“医药物资、志愿者随时待命。

  “我的10辆货车随时服从安排。”老乡王永江也积极表态。

  在天津做物流生意的新乡老乡杨国常也表态:“塘沽事故中的受灾群众如需要住房,鑫福地达物流可无偿提供40间,地点是津塘公路六号桥。”□记者李岩宁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