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加人祸” 一半候鸟搬离南矶湿地
(江西日报记者蔡颖辉)今年入冬以来,我省部分江河湖泊水位偏高,加上游客一些不文明行为,导致今年到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的候鸟数量急剧减少。12月16日,记者从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今年来保护区越冬候鸟数量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许多年年“回家”的候鸟种群也不见踪影。
越冬候鸟少了一半
“去年这个时候到保护区内越冬的候鸟有10余万只,而现在据我们统计,候鸟数量不到去年的一半。”该保护区管理局南山保护站站长万松贤向记者介绍,往年常见的200只一群的白鹤种群,到现在都不见踪影。“去年能看到的1000只以上的小天鹅种群,今年也没现身,还有黑鹳等珍稀鸟类都不见踪影。”
地方政府与林业部门对候鸟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爱鸟人士也越来越多,为什么今年南矶湿地保护区会出现越冬候鸟急剧减少的情况呢?
“今年保护区内水位高,对千里迢迢而来的越冬候鸟来说,是一场灾难!”保护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候鸟主要在水位线附近的湿地、草洲栖息觅食,高水位造成草洲被淹,候鸟无法觅食,水位增高也造成适宜栖息的场所离公路等有干扰源的地方较近,一些警觉性高的鸟类只能再次迁徙,搬去别处“安家”。
多种因素让候鸟“搬家”
“我就观察到10余只东方白鹳的种群一直在空中盘旋,找不到栖息地最后远去。”万松贤说,参与湿地保护区候鸟调研的中科院地理所专家发来信息,发现以往在南矶湿地越冬的候鸟今年出现在朱港农场与蒋巷附近农田里。“在农田栖息对候鸟来说非常危险,一是离开保护区范围,容易落入捕鸟者手中;二是在农田易误食含有农药的食物,造成食物中毒。”
“除了高水位的影响外,保护区内电鱼、非法捞螺以及游客不文明观鸟的行为都对候鸟栖息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该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使用非法工具捕鱼捞螺,湖区生态已经受到损害。据南昌大学专家调查,与20年前相比,目前鄱阳湖大型底栖生物密度明显下降。“加上最近观鸟游客增多,一些游客为了看鸟会下草洲赶鸟,或弄出巨大声响让鸟飞起,这些行为都给保护区内候鸟造成影响,使候鸟不愿意在此栖息。”
盼人为控制水位造出栖息地
从2015年开始,南昌市政府每年投资60万元,为该保护区管理局流转了一个湖泊的使用权。不过,这个4000亩的湖泊,占整个保护区湖面面积的1%都不到。
“虽然有了这么一块地方,但面积太小,如果能多掌握几个湖,我们就能自主控制湖面放水,给候鸟多留一些栖息地。”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再次申请资金,希望能多掌握几个湖泊的使用权,为候鸟多留一些栖息地。“针对今年候鸟受影响的状况,我们近期对保护区与保护区附近的沼泽、农田还将进行调研,争取准确掌握越冬候鸟的情况。同时,也会加强与保护区周边林业保护站的沟通,请他们加强力量,保护在保护区外越冬的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