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工具10月驰援流动性590亿元 资金饥渴难解
央行SLO工具10月驰援短期流动性590亿
11月29日,央行发布了2013年第一号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下称SLO)交易公告,首度披露了1个月前的SLO操作。这是自今年初推出SLO这一创新工具后,央行首次公布其操作细节。根据公告,央行分别于今年10月底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两期SLO,操作方向均为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期限为2天。其中,10月28日开展了410亿,中标利率为4.50%;10月30日为180亿,中标利率持平。
从首期SLO工具操作时点来看,正值10月底再遇资金面紧张。10月28日的市场隔夜回购利率为4.56%,10月30日为5.30%,与其相比,SLO的中标利率并不算高。
SLO工具是指参与银行间市场交易的12家主要机构,可以在流动性短缺或者盈余时,主动与中央银行进行回购或者逆回购的操作,操作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天。该工具于今年1月份启用。央行称,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该工具有利于央行有效调节市场短期资金供给,熨平突发性、临时性因素导致的市场资金供求大幅波动。
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陈龙认为,虽是非公开的操作,但央行公布SLO的操作情况意在向外界表明央行操作的透明性,也表明央行会对市场进行托底,跟月初公布常备借贷便利(SLF)是一样的道理。而央行在适当时机公布,也可以让外界了解央行的操作,让市场形成预期,有利于预期管理,也让央行可以进行更精确、更有针对性的调控。未来,央行公布SLO会成为常态。
央行今年推出了SLO和SLF两种创新工具。SLF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常以抵押方式发放,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为1至3个月。也就是说,对于短期资本面,可能SLO操作更重要。市场认为,这些工具有助于减轻突发事件对流动性的冲击,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货币市场利率的稳定。(经济参考报 刘振冬)
123下一页
第2页 :10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激增资金饥渴仍难解
10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激增资金饥渴仍难解
央行最新公布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10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达258043亿元,较9月末的253548亿元增加4495亿元。这一增量较9月的2682亿元扩大近七成。
而此前,央行公布的10月全口径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数额为4416亿元。
多位金融方面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10月外汇占款大增主要是缘于中国整个宏观经济逐步回暖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快了境外资本的流入。至于市场资金面同时显得紧张,则是因为仍有大量资金流入非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再加上临近年底,银行面临着考核压力,短期资金比较缺乏。
值得注意的是,10月央行口径与全口径外汇占款的差距仅为79亿元,二者基本持平。
对此,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受到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商业银行持有外汇的意愿不是很强。
10月央行外汇占款增加4495亿
“4495亿元的增量的确超乎我的预料。个人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9月中旬美联储推迟QE退出,美元指数开始走软,人民币上升;二是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三是当前我国人民币贷款、存款利率均比较高,内外存在利差,为了优化资产和负债配置,便出现"负债外币化、资产本币化"的现象。”国际金融问题专家、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赵庆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也指出,10月外汇占款大增,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整体的宏观经济在逐步回暖、美国一直在考虑退出QE的时机加上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导致境外资本流入加快;另一方面,中国出口也有所恢复。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则指出,这和央行操作意识比较强也有一定关系,以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11月29日,央行发布了2013年第一号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以下简称SLO)交易公告,首度披露了10月份的SLO操作。公告显示,央行分别于今年10月底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两期SLO,操作方向均为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期限为2天。其中,10月28日开展了410亿,中标利率为4.50%。10月30日为180亿,中标利率持平。
“央行公布SLO的操作情况意在向外界表明央行操作的透明性,也表明央行会对市场进行"托底",跟月初公布常备借贷便利(SLF)是一样的道理。而央行在适当时机公布,也可以让外界了解央行的操作,让市场形成预期,有利于预期管理,也让央行可以进行更精确、更有针对性的调控。”东莞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陈龙指出。
陈龙进一步指出,此次SLO的中标利率在4.5%,其实也不算低,这可看出央行投放的资金仅是应急需求,不希望银行到月底要钱,也不是给大行用来赚钱。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SLO这种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有助于减轻突发事件对流动性的冲击,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银行持有外汇意愿不强
10月外汇占款的大幅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外汇占款在当月为银行间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宽泛意义上的流动性总量不算紧张,但出乎意料的是,市场资金面仍显饥渴。
数据显示,11月末,反映市场短期资金松紧程度的7天期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仍处5%左右,上海银行间同业隔夜拆借利率也在3.72%以上。
赵庆明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事实上,流动性总量并不算紧张。至于为何市场上资金仍显得紧张,个人认为更多的是人为原因,因为月末、年末,各大银行面临监管考核的压力,所以出现争存款等现象,一些银行从11月就打起了存款保卫战。除此之外,市场还多多少少受到6月流动性紧张的影响。”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新增贷款同比增7.7%,同期社会融资规模达14.82万亿元,增长13.89%。同时,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累计同比增长14.3%,也快于年初制定的13.0%的目标。
“市场仍会出现资金紧张的现象,一是因为现在仍然有大量的资金未进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到非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本身的资金需求在上升,短期内得不到满足;二是实体经济负债过多,包括地方债在内,此时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自身周转的需求;三是银行间数据表现短期资金比较缺,主要是前期投向过于积极,而到期的一些项目也不能及时回收,再加上银行“短存长贷”的特点,流动性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奚君羊指出。
谭雅玲也指出,现在金融机构资金更多是投在收益更高的资产上,用于短期投机套利。此外,接近年底,各大银行面临考核的压力,再加上今年银行的总体利润也不如以前,银行资金比较缺。同时,市场上对流动性的方向看不清楚,央行投放流动性到底是多是少,也是存在一定的矛盾。
一些市场人士也认为,尽管外汇占款仍是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提供渠道,但由于今年的财政存款投放速度一直低于预期,令机构普遍有所顾忌,流动性也因此吃紧。
对于央行口径与全口径外汇占款的差距问题,奚君羊认为,央行口径与全口径外汇占款的差距基本消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商业银行基本上自己没有留存的外汇,而将大部分卖给央行。这主要是受到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商业银行持有外汇的意愿不是很强。
赵庆明也认为,商业银行不愿持有太多外汇,以避免资金缩水风险。当然,商业银行持有外汇的数量也不能低于外汇管理局规定的下限。(每.日.经.济.新.闻.朱.丹.丹)
第3页 :央行:10月货币市场利率环比上升
央行:10月货币市场利率环比上升
央行近期公布的10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2013年10月,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与上月相比,债券市场发行量有所减少,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量及回购交易量减少,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昨日,多名经济学家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短期内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偏紧的局面不会改变,但类似于6月末的大规模性紧张不会卷土重来。
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0月,货币市场成交总量159.8亿元,同比增加1.8%。10月份,货币市场成交总量共计13.8万亿,同比增加6.6%。其中,同业拆借市场累计成交2.2万亿元,同比减少22.3%,环比减少24.2%;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11.0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环比减少8.5%;买断式回购累计成交5773.5亿元,同比增长88.3%,环比减少0.8%。
此外,10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3.83%,较9月份上升36个基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3.86%,较9月份上升37个基点。
在近期市场流动性持续偏紧的背景下,央行上周四再度出手,在公开市场开展了14天期回购操作,规模为190亿元。一家大型知名券商债券交易员向商报记者表示,这只是一次常规操作,央行短期内货币政策不会出现改变。
随着央行逆回购的再次启动,银行间市场的拆借利率也应声而落。商报记者观察到,11月29日的上海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Shibor)数据显示,隔夜利率跌2个基点,至3.726%;7天利率下降15.7个基点,至4.666%;14天利率下降22.9个基点,至6.066%;1个月利率跌19个基点,至6.365%;中长期利率中,3个月利率上涨0.48个基点,至4.7229%,而6个月、9个月和1年利率保持不变。
数据显示,14天利率仍然居于6%上方,而一月期利率也是处于6.265%的高位。显然,市场的短期流动性仍然十分紧张。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师周浩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市场流动性持续紧张,但央行仍在少量注水,因此年底再度上演大规模流动性紧张的可能性不大。但周浩提醒,如果流动性持续紧张,整体市场资金成本仍将被抬高,这也意味着企业作为最终资金接收方,资金成本仍将被提高,这可能会影响企业对于未来的投资计划。(重.庆.商.报.梁.龄.)